你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专题

BNET Feature Package

The Great American Business Model

互联网企业混战智能手机优势何在

来源:BNET 商学院 作者:尹轶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厂家、运营商等多方推动下迅猛发展,国内的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智能手机市场的争夺。不由看出,一场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圈地运动”拉开了序幕。那么,众多互联网大佬们究竟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谁将会是大赢家?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唐欣并不看好互联网公司在手机终端市场的前景。她认为,这是由他们在智能手机产业链中缺乏核心竞争优势所决定的。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所拥有的资源无非有两点:一是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二是拥有成熟的互联网应用产品。而这两点在促进手机终端的销售上并不能起到太大的效果。最早推出手机终端的互联网公司谷歌即是如此。即使有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并不能转变为手机产品上的美誉度,同时没有相匹配的工业设计能力和销售渠道也无法被消费者所认可。另外,用户也不太可能为了手机中的某一款应用产品而冲动购买一部手机。

目前整个手机产业链渐渐形成以移动应用市场为核心的局面。据Gartner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球移动应用下载次数为82亿次,而201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77亿,年均增长2倍多,远远高于全球手机终端市场约10%的增长率。应用市场的开放性让大量开发者参与其中,弥补了传统手机硬件制造商“软”实力的不足。而其他互联网公司既不具备终端制造上的优势,也不具备主导移动应用市场的实力,同时还不具备产品线下销售的网络。那么他们想要成为“苹果第二”的梦想必定是遥不可及的。

虽然成为手机巨头的愿望可能落空,但帮助“主业”更顺利的向移动互联网扩展的目的还是能够实现的。比较聪明的做法还是像Facebook这样同传统手机制造商HTC合作推出定制机。整合Facebook的多种服务,如让用户把拍摄的照片直接上传、内嵌GPS位置信息、方便查看好友动态和分享图片、音乐等。这事实上还是利用了传统手机厂商的品牌和销售推广渠道,互联网企业只是将自己的入口嵌入进去。而如果只是希望传统手机制造商做代工,而由自己来弥补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那结果只能是在市场上四处碰壁、寸步难行。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颖认为,互联网企业做手机肯定不是以卖硬件为目的,还是主要卖应用,但是传统企业还是要靠卖硬件来挣差价的收益。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传统行业有自己的生产线,而互联网企业一般是没有自己的生产线,都是找一些代工企业给他做手机。实际上,从他们的商业目标来讲都是不一样的。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目前都处于一个摸索阶段,但就目前的一个情况来看,他们肯定不会把做手机当成自己未来的主要的业务来做,只是配合现代移动发展互联网为大背景,做手机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步骤而已。毕竟他们的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块的业务,这才是他们的主要营业方向。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张大志表示,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手机厂商做手机二者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就是前者走的多半是贴牌模式,在传统手机厂商出场之前内置些自己的应用。概念可能比较新鲜,但未必有什么优势——客户不因为手机里有专门的应用,而且手机还以应用的名字命名而去买,还是要看性能和价格。互联网做手机大家都担心不够开放(其实不是这样),这会从某种程度上阻止消费者购买。

华为终端发言人表示,互联网公司进入手机领域,再次说明了这个市场的广阔机会,他们因为自身背景的缘故,可能会更了解消费者的网络习惯,有自己特定的理念等等,这给行业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智能手机依然是一个实业,除了理念和对网络的了解,还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等,这恰恰是传统终端厂商的优势。

艾瑞分析师沈岁认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优势和手机厂商的核心优势是不一样的,互联网企业一般都是做的服务类型产品,而手机厂商实际上做的是硬件产品。目前,业内基本上都是互联网企业会与传统的手机厂商合作共同推所谓的定制机。至于互联网企业做智能手机的一些隐患是肯定存在的,毕竟他们不是做智能手机起来的,对于这块的业务之前也是完全不熟悉的。涉足到智能手机领域和自己原来的软件服务在生产和经营上并没有很多的交集。对于一个陌生的领域而言必定会存在很多问题。

对此,沈岁给出的建议就是:首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脱离它已经有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业务,互联网企业自己做手机硬件要跟品牌厂商竞争肯定是毫无胜算的,一定要结合自己已有的软件和服务优势,比如说终端用户,包括用户数据,包括现有的互联网产品的成功基石去做一个支持、支撑。因为你没有办法去背离它重新做一个新的东西出来,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第二个原则就是,既然你去做这件事情,要考虑它到底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好处,包括自己企业的定位和做的手机定位是什么。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