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专题

BNET Feature Package

The Great American Business Model

公益就业蕴含巨大潜力

来源:BNET商业英才网 作者:尹轶男

企业和公众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折射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及企业的先进程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一个受尊敬的企业”已成为企业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履行自身公民责任。

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势:随着6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今中国社会中由民间自发产生的,自下而上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已经大量涌现。有专家指出:当一国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时期,也是该国公共服务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

当今,中国已有许多地区的人均GDP正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东部发达地区人均GDP甚至超过了3000美元,这种经济发展水平催生了社区服务、环保、教育、特殊群体关怀等各类社会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统计表明,最近十年来我国个人公共服务需求年均增长的幅度,已经超过了新中国第一个50年的总体增幅。

然而,目前中国的志愿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仅以志愿服务所提供的非正式就业机会为例,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比较项目的研究结果,1995年,美国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就业数量占非农业就业总数的比例为7.8%,如果算上志愿者的贡献,这一比例上升为11.9%,也就是说美国志愿服务相当于提供了4.1%的非农业全职就业机会;西欧国家志愿服务相当于提供了3.3%的非农业全职就业机会;即使是志愿事业不太发达的中欧、拉美国家,其志愿服务也提供了相当于0.6%、0.8%的非农业全职就业机会。

根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2002年,中国社会团体提供的就业数占非农业就业总数的比例仅为0.19%,如果算上社团志愿者的贡献,这一比例为0.21%。也就是说中国社团志愿者的贡献仅相当于提供了0.02%的非农业全职就业机会。中国志愿服务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贡献不仅远远比不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也比不上中欧、拉美的国家。

中国社科院专家研究指出,如果中国公益事业达到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中国的社会公益领域将会带来800万的新增就业岗位。而目前这个领域的就业人口不过50余万人,也就是说,可以增长15倍以上。

民政部2009年9月发布的《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注册和非注册的各类民间公益组织已有142.3万个。若按每个组织7名员工估算,则有近1000万人已在社会公益机构实现就业。而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公益机构创造的就业机会可占城镇就业数量的10%。按照中国已有1000万公益从业者的数据,对比中国近3亿人的城镇就业数量,目前这一比例仅为3%,中国公益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就业潜力。

由此可见,公益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是适合青年人从事的朝阳行业。大学生和年轻白领有爱心,更有能力,在公益领域就业和创业,不仅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更能够体验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带来的快乐。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