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新闻>产经>文章页
科学发展助力富民强县
--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
字号:

时间: 2012-08-30 来源:永业 作者:永业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做主题演讲。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祝贺本次论坛的召开,也感谢论坛的主办单位邀请我参加这次大会。在这里,我想说三句话,或者是表达三个观点。

科学发展助力富民强县
  
    第一句话是,发展现代农业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县域经济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但是发展现代农业是它的一项非常基础的或者是关键的任务。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我们连续八年粮食增产,但是我们的挑战依然非常严峻。我们的粮食(含大豆)自给率已经降到90%以下。具体情况是,大豆的进口去年是5000多万吨,相当于全球大豆出口率60%以上。今年上半年已经进口了2900万吨。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如果不进口这些大豆,而是用国内的土地生产,我们需要额外拿出20%左右的播种面积。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对粮食和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我们的想象。2000年的时候,发改委预测到2020年粮食需求量不到5.8亿吨,但是前年我们需求消费总量已经超过5.8亿吨,所以需求的增长目标提前了十年就达到了。因此,如何确保我们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搞好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
  
    第二句话是,现代农业科技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我们对农产品的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进口的潜力将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基本依赖国内生产来满足需要。国内的生产,无非是总产等于面积乘以单产。我们的面积现在是没有办法再扩大。从现有耕地的减少来看,从水资源的约束来看,从生态环境约束来看,我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是不可能的。我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是无论如何严格,只能使得耕地面积下降的速度慢一点,幅度小一点,要扭转这种趋势是不可能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将被用于非农业的用途。
  
    我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增加单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粮食单产一直在增加,但是增幅是在下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十年期间我们粮食平均增长的幅度是每公顷一吨以上;在90年代降低到0.7吨;而在新世纪的十年,也就是过去的十年,只有0.4吨左右。单产的提高是未来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或者说是唯一的出路。单产的提高不仅要赶得上需求增长的速度,还要弥补耕地面积下降的因素。如何来提高单产?说到根上,是离不开科技的。当然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增加,改善我们的农田质量,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包括田间的道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等。但是,无论如何离不开科技。
  
    农业科技,包括农业科技的创新,也包括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最后要靠农民去用。你有好的科技成果,你还要让农民知道,让农民来使用,让农民会使用。所以在农业科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三个方面:农业科技的创新、农业科技的推广以及对农民的培训。因此,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关键是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以及广大的涉农企业,这方面的任务很艰巨。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主要靠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包括一部分农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研的推广方面,我们有国家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是一定要多元化的方式,仅仅靠他们是不够的。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涉农企业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以及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在向农民推广技术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在出售产品时候也在要教农民如何科学使用产品。实际上我们这次会议的支持方--永业集团,在近几年在这方面也努力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很多经验。我上次来内蒙开会,参观了他们的销售站点,销售站点也是科技农业的推广站点。我国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句话是,农业院校在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或者说是重要的使命。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农业科研成果方面,农业院校占一半以上。在基础研究方面农业院校是占主体的,应用研究方面大概一半左右,包括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励,专利的取得等等。原来是40多所农业院校,近几年有10来所是并到综合性大学中去了,现在独立的有30所左右。农业院校这些年来取得了较好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四年前的时候只有4亿元的科研经费投入,现在已经达到10亿元左右。我校人均科研经费的数额,即按教师人均的科研经费数量,在全国所有高校中能够排在前五位。其他重点农业院校的科研经费也是大幅度增进。
  
    社会对农业院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提高。比方说,农业院校近几年招生的情况普遍比较好,就业情况也比较好,这是良性的循环。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四年前新生的高考分数,各省平均超过一本线不到50分,今年已经达到了70分,在北京是超过重点线88分。还有一个数字很有意思,我们新生中的农村的学生占的比例下降,以前在30%多,今年已经降低到27%左右。如何来解读这个数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城镇家长和优秀学生认识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对我校以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科学为主体学科的大学的性质,对我校的学科实力,有着比较正确和准确的认识,因此,很多高分学生愿意报考我校。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第二个原因,就是很多出身农村的优秀学生不太愿意报考农业院校,这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我们分析了一下,有这样的倾向:越是农业大省,越是中西部地区,报考我们学校的农村学生越少。结果就是,尽管这些年来我校的招生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的高考分数跟实际的学术地位仍然是很不相称。我校的各种主要学术实力指标,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前20以内,其中有的排在前10名以内,例如:我校的一级学科金牌数量为第4位,近10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数量为第6位,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是第6位。按照上海交大学术排行榜,我校在全国排位于第10位左右,全球的400强。但是,我们高考的分数排位在全国的40位之外,其中,北京最好,在20位左右,这是因为北京的家长和学生知道中国农大是怎么回事,知道学校的实力和水平。所以借这个机会宣传一下,不光为我校做宣传,也为所有农业院校做宣传和呼吁――农业院校的实力和水平,普遍被社会低估。农业院校的发展,对于发展现代农业非常重要,因为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三项:培养人才、科研成果还有社会服务,农业院校这三个方面的职能,都跟发展现代农业密不可分。
  
    我想,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农业院校的关注、重视和正确认识,我们的学生生源会越来越好,我们老师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资助,从而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学生,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科研结果,把社会服务做的越来越好,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就说这些,谢谢各位!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先生作精彩演讲。
  
  马晓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很荣幸参加由经济日报社主持的首届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用新理念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农业发展。

科学发展助力富民强县

  
    第一点我认为当前中国两种成本推动了农业进入到高成本时代,这两种成本是什么?第一是农业生产成本,第二农业机会成本。两种成本把农业推向了高投入、高成本时代。
  
    首先从生产成本分析,我们一般经济学叫直接成本,过去从1998年以来,中国的六类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都快收益,叫收益增加,成本上升普遍快于农业收益增加,所以导致农业的收益率是下降的。特别是粮食的收益率,粮食的收益率是在六类产品中下降最快。第二个,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中,种子、化肥、机械作业、土地、租金、劳动成本是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成本上升里面,刚才我说的上述几类产品占了百分之八十几,到了2010年已经上升到百分之九十几,农本上升的最直接动力是来自刚才那几项。在这几项里面什么最快?土地租金,劳动工资是最快的,这是我讲的第二个理念。第三个理念通过分析,近几年农业综合生产资料补贴赶不上生产成本上升的速度。我们尽管说有农业综合资金补贴,但是补贴的速度增量是赶不上每亩地的生产成本上升速度,这是我讲的第三点。
  
    第二是机会成本,从机会成本分析,现在农民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收入大幅上升,农民从事非农业收入上升速度远远高于农业收入,导致农民对农业采取厌农、弃农倾向。比方说,我前两天去常熟市,常熟市的农民工一天体力活挣100块钱,技术工是150到200块钱,再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干非农产业一天体力活70块钱。比如我们老家陕西的一个苹果区,一个五六十岁的女同志每天给苹果套袋可以挣60块钱。现在农业收益是什么收益?一亩粮食纯收入是400块钱,考虑到农业劳动力不算,一亩地250块钱,就是纯收益250块,叫纯收入400。什么概念?我到外面打工一星期就可以赚到一亩地的钱,我干吗要搞农业。所以就是机会成本和直接生产成本两种成本推动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高成本时代怎么办?出路是什么?我觉得有三条出路要考虑。
  
    第一条提价增加补贴,中国农牧业最终要走向一条东亚型的农业发展道路,东亚型发展道路是什么?叫高农本、高农价、高补贴,农本对应的是高农价、高补贴。过去12年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农业收入80%靠提价,所以你不想提价,又不想补贴,想让中国农业发展起来不可能。大家看看韩国、日本,我们的台湾都一样,东亚国家资源短缺型国家的农业最后叫高农本、高农价、高补贴。
  
  第二条道路是利用世界农业资源,前两天我写的一个报告,我提出来在进入21世纪,中国平均每年利用实际农业资源,叫净进口农业资源,折合成土地这两年有所上升。
  
  第三个从国内讲,发展高端农业,中国一定要坚持走发展高附加值道路,要走什么道路?要走农业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之路。中国今后只有通过发展优质高价农产品,从高投入、高成本中获得高收入,没有办法,除了上面两条道路之外,就通过高投入,高成本中获得高收入。为什么高端化?因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中国已经成长出中高收入者,他们对销售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化,这种转化过程中,他们对农产品的追求已经从过去的低端转向了安全、健康、营养、可靠,这样就为我们农业标准中高端收入人群,发展高端产品具备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我大声疾呼农业应该发展高端化,今后的农业应该走分层化的农业,叫高端化的分层化,有一部分为低端人群生产,有一部分为中高端生产。
  
  北京是目前市场上卖得最火的猪肉,不是4个月涨得最快的猪肉,是吉林省山野黑猪,在北京市场上高端占领市场了,我到赣江去过好几次考察,小里脊一斤220块钱,排骨120块钱,五华肉120块钱一公斤,而且供不应求,从来没有说卖不出去,什么原因?我建议是实施农业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发展,必须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没有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高端农业发展不起来。
  
    比如第一,政府要提供支持,政府能不能在增加投入,在高端农业方面增加一些,比如说能不能建立高端农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引导各个县发展。第二应该拿出来一部分钱和人力,促进农业加快科技创新,高端农业的对等是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你发展高端农业部可能。所以第一科研、第二推广、第三培育农民,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技能上不去,有好的成果用不了。第三点一定要培育中介技术服务组织,要通过中介技术服务组织来促进高端农业的发展。我觉得永业集团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永业开始搞叶面肥,后来在全国建立了3万个服务站,服务站里面又把科技服务叫做科技咨询和服务挂起来,你先买我的叶面肥,后来建科技服务站咨询服务,最后再卖我的叶面肥,这就增加了信誉度,连接了农民和中介组织的关系,我认为这还不够。像永业集团下一步以服务站为平台,不但要卖叶面肥,将来种子,生产资料应该综合起来,我去了好几个地方,现在好多是大趋势,我建服务站,提供科技服务,信誉提高了,你买我的东西,我的东西可靠,种子,粮种、农药卖给你,我再给你提供服务。
  
    最后一个要重视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根据国际经验,农业增加值加工部分占70%,农业原始产品只占30%,所以各个县一定要重视农产品加工,叫精加工,深加工。去年我有一个朋友给我送了一盒冬枣,我看了以后就深思一个问题,一盒冬枣30颗,标价198块钱,如果散装,30颗枣绝对卖不了198块钱,平均6块6毛钱一个,为什么?它经过包装了,经过加工了,那枣当然很好吃,我一去说值,6块6毛钱值。我的意思是农产品加工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总之县域经济今后发展叫稳定,稳民靠农业。但是县域经济要发展除了农业以外,我觉得还要聚三气。县域经济发展一定要聚三气。
  
    第一聚财气,要通过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工业化聚财气,没财气,你县永远穷光蛋,靠发展农业富不起来。第二聚人气,没人气,你县发展不起来,人气靠什么?靠城镇化,刚才像段主任讲的,推进城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到你县城聚集,把县城打造成生活成本的低洼地,消费的高地。通过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可以增加投资,可以增加消费,通过投资和消费拉动这些增长叫聚人气。第三是聚新气,新气是什么?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发展不起来。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