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个人提升> 文章页
英文EMBA边缘化危机
字号:

类别: 管理缩略词 时间: 2009-11-30 来源:《经理人》杂志 作者:赵鹰

标签:EMBA

领导运营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多年的Patrick Mornton教授认为,原因之一是,中国平时用英文工作的职员基础不大,他们中,还有很多希望读中文EMBA。对于以中国为中心的经理人来说,用中文读EMBA更加合理,他们可以熟悉中文术语,以便未来和中国的员工和客户交流。

另外一个原因是,任何个人都需要足够的时间跨度,来培养能够在亚太和全球范围中担当总监和总经理的能力。这些人是英文EMBA的理想对象。中国需要时间来孕育这样一个群体。上海真正开始孕育这个群体的时间始于1993年到1995年之间,这正是今天的外企总监和总经理踏入工作岗位的时间。当这批人有了13~15年国际化工作经验后,市场需要比市场能够供给的数量要小很多。这种结构性缺陷,至少还会持续10~15年左右。人才的结构性问题,不仅会制约跨国公司高层领导层本地化的进程,也影响到英文EMBA的质量和规模。

二是区域化趋势。近几年,各家英文EMBA招生显示一个共同特点,海外生源增长明显,占学生总数比率逐渐增加,来自更多国家。在中国举办的英文EMBA已经逐渐显示出它区域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清华—INSEAD双学位EMBA是后来者,2006年才招第一期学员,中外方合作模式是3个50%:两家分别投入50%的师资,课程在清华和INSEAD各上50%,招生推广各承担50%的任务。拿两个学校的两张文凭。

课程招生的特色是,来自中国本土的人员不多,大部分是和中国有生意往来、或是未来有生意往来的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吸引力小于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这是开办者当初没有想到的。这个课程严格意义上是新加坡INSEAD的EMBA北上和清华合并了一个EMBA班级,正好能调动起清华的中方师资中的精英。对于亚太区的老外们,清华的中国根基成了最大卖点。这正好弥补了先前一些合作项目中缺乏中国元素的弱点,在2009年的英文EMBA招生市场上一枝独秀。

英文EMBA课程的发展逐渐归于理性,这些年他们抓住在中国的发展机遇,也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生源挖掘和培养问题、课程的优化问题、与合作院校互动相辅相成的问题。

很明显,今天的英文EMBA已经是一个以世界为眼光的在中国运作的课程。中国将成长出更多国际知名商学院的亚太总部,也将孕育出更多互通有无的精品课程。

* 作者系商学院大百科www.whichmba.net出版人、总编辑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