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企业聚焦>文章页
高盛的罪与罚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5-17 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刘建辉

关键字:战略管理 危机管理

华尔街上最聪明的顶级投行,为何被聪明误?

谁陷害了精英高盛

“赚了钱在回家路上偷偷笑就是了,千万不要告诉其他人。”这是高盛早年一位合伙人对下属的告诫。如果法布里斯托雷遵循了这个告诫,现在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2007年1月23日,托雷在发给朋友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到:

“这个系统中的杠杆越来越多,整座大厦随时可能倾覆,只有神奇的法布(Fabulous Fab)可能幸存站在所有这些复杂、高杠杆、奇异的交易中间――他创造出这些巨大怪兽,却不一定理解它们会带来什么影响!!!不过,并不对此感到太愧疚,我工作的真正目的就是使资本市场更有效率,最终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有效的融资和使用杠杆方法,因此我的工作有一个谦逊、高贵而道德的解释;)我真是太能说服自己了!!!”

类似的邮件内容还有很多。它们有些是被SEC揭发的,有些是高盛自己披露的。一位高盛发言人表示:“虽然这些邮件(的披露)对公司而言不幸且尴尬,我们还是坚持托雷先生在交易中没有任何不当举动。”但在SEC眼里,故事显然是另一个版本。

简言之,SEC指控高盛向德国工业银行(IKB)和荷兰银行集团(ABN Amro)等投资者推销一款价值20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Abacus 2007-AC1;这种与基础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相关的合成CDO产品由高盛客户鲍尔森对冲基金公司(Paulson &Co)参与设计;争论焦点在于高盛有没有、应不应该向投资者说明,产品参与设计者看空住房市场――到2008年1月29日时,这支合成CDO中99%的CDO价格下跌,使投资者亏损10亿美元,鲍尔森基金却通过信用违约掉期(CDS)从中获利10亿美元,高盛则从鲍尔森基金处获得1500万美元佣金。

自认无辜的高盛竭尽全力辩白。其主要抗辩理由是自己已提供广泛而足够的信息,IKB是此类金融衍生品最资深的投资者之一,完全明白合成CDO交易必需包含多头和空头两方;其损失是由整个行业总体表现欠佳所致,而非具体产品。此外,高盛自己也投资了这笔交易且建立多头,并净亏损9000万美元。其多次声称,不会故意建立一笔让自己亏损的交易。这9000万美元或许是高盛史上最物有所值的亏损――如果它因此赚了9000万美元,撇清自己的难度将随之增加数倍。

高盛亚洲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商品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前高管对《环球企业家》表示,SEC的诉讼理由缺乏常识:“这宗交易是非常典型的衍生品交易,各家投行都这么做,是被认可的行业惯例。”他说,此交易中赔钱的IKB等机构都未提起诉讼,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就是行业游戏规则,SEC起诉的实际上是一个行业行为。《华尔街日报》亦有报道,有律师表示,SEC起诉高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通过欺诈行为牟利。

本刊采访的多位国内业内人士及《高盛帝国》(The Partnership)一书作者查尔斯埃利斯(Charles D. Ellis.)都相信高盛不一定会输掉这场官司,甚至能否立案都值得怀疑。但他们也表示最终结果尚难以判定。“现在下结论还太早,需要密切关注。事情进展取决于一些特定因素的变化。”埃利斯对本刊表示。上述高盛前高管则认为,如果立案,美国的陪审团决策制将是一个难以预测的变数,唯一肯定的是目前的公共舆论对高盛很不利。

一个让高盛难以接受和倍感震惊的事情是,SEC在4月起诉前没有遵循惯例发出“威尔斯通知”(Wells Notice),一种先正式警告对方其正在被调查、然后再指控的提醒,这也是将来和解的基础。

其实,早在2008年8月,高盛便首次得知SEC在进行此项调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知情者称其按照SEC发出的传票提交了约800万页的交易相关文件。这相当于两万本400页厚的书,如果一周看完一本,大约需要385年才能读完。2009年7月,高盛和托雷曾接到SEC的“威尔斯通知”,他们两个月后又回复了一份41页的文件回应指控,但未得到任何回应。2010年3月底,高盛致电SEC询问此案,同样无果。然后时间到了4月16日。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