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专题

BNET Feature Package

The Great American Business Model

3G计费,用户的最佳选择是什么?

来源:BNET商业英才网

2009年1月7日,期待已久的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分别获得TD-SCDMA、CDMA2000、WCDMA牌照,意味着中国3G正式启航!显然,在这一利好消息的带动下,产业链的各方表现会越发活跃,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亦会随即上演。

现在国内三大运营商既推出了3G的产品,也推出了相应的计费的模式,大家都知道,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是按流量计费,而中国电信是按时长计费,那么以流量进行计费的,是不是按流量计费是国际常用的方式呢?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3G的技术、网络等方面还不成熟,按时间或者按流量计费,主要是运营商根据自身的特点考虑的。按照内容进行流量计费的模式,是运营商出于对移动数据业务的特点分析考虑的;而传统的固网一样是,对数据业务的计费规则则更多地基于传统的方式和思维去做。这是因为有历史原因,传统的固网运营商在推这种KB业务市场,如果内容没有准备好必然要去做市场包装,如果计时流量不好测不可控,以时长计费的方式会更好一些,而从用户角度来讲,如果网络速度不可控,如果网络质量不是很强,那么按照时长进行计费,可能引起更大的矛盾。比如用户下载一个电影,网速非常慢,本来需要十分钟就可以下载完,但是突然网速一下慢了下来,需要二十分钟才能下载完,那么这对于用户来讲这种收费模式也许并不是最优方式,对用户是不利的。以前我们上宽带业务,当按照时长来计费的时候,我们都是同时开多个窗口,这样会导致流量变得更大,而无线带宽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用户占用多个通道,对流量占的更多,会导致整个的网络硬塞,对客户群体来说也是不利的。

到底是流量合算,还是时长合算?这是目前业界炒作最多的话题。实际上最终,用户还是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去选择哪种方式最适合自己,最终消费的情况是和使用习惯相关的。使用习惯在过段时间后用户可能会调整,也许更能接受流量这样的计费方式,因此没有必要急于对这些变化下结论。我们自己在移动业务上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发生通信“吊死”现象时,当用户半价优惠时,都容易引发用户的投诉,用户在终端计时主要依据客户手中的终端,而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则是根据他们的网络设备信息来进行计费,这之间可能产生误差,这种误差因为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小而不见,并没有太在意,那么当你的规则增加或者调整之后,这些问题自然暴露出来。

举个现实的例子,比如套餐,笔记本上网、语音,这种情况下送用户多少时长、多少流量,送五百分钟,这五百分钟怎样都可以,其实这是一个有问题的套餐,因为可能用户笔记本电脑的费率和手机的费率不一样,那么这时候需要五百分钟分配比较合理,用户能不能进行交叉使用?比如笔记本电脑没用完,用手机行不行?无论是按时长还是按照流量计费,这些问题都可能出现,只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选择流量计费的用户控制行为,和选择时长用户的控制行为是不一样的,比如选择流量计费,我们现在挂在网上无所谓,当时因为当时永久在线,比如打开一个网页,这时接通了一个电话,这就中断了,但是打完电话之后这又接上了,这就不产生流量,用户并没有多花钱。但是如果按时长计费那就糟了,你会一直在线。这种移动数据业务的占线机制和用户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用户上网按流量计费时,电脑一合就走人了,但是要是按时长计算久必须要把电脑关闭之后再走,否则会出现问题,因为把笔记本电脑关上之后肯定会断线,网络设备不知道用户是有意为之,还是由于空中的信号问题,不敢立刻切断,设备一定会hold一段时间才断掉,在这个时段其实也是计时长收费的。因此客户要选择计费模式的时候,需要考虑自身的行为习惯,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才能避免将来与运营商产生纠纷。

按时长计费,有很多门道与规则,作为众多用户来说,都觉得是个小事情,并没有关注的那么细,但是实际上真正落实到自己个人的时候,都应该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累计成多的。当运营商在推出一个套餐、一个业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好像大家都觉得没问题就真的没问题了,其实从中会出现很多麻烦。

对于3G的计费模式会不会除了流量计费和时长计费,还会出现其他的方式呢?有专家预测,一定会出现更丰富的模式,举例说,用户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个子弹,一把枪,这个价位是不一样的。可以根据其内容、本身的特性来讲,可以叫做事件计费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会发生,这些都不能根据你的时长和流量来进行计算。移动的业务使用户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有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不便,这个尺度是需要消费者和运营商相互磨合,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运营商有可能会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多种不同的计费模式,这是个双刃剑。当时许多用户都在热切的希望要套餐时,但是现在套餐太多了,根本算不过来。同样是用户,没给他选择的时候,有问题,运营商给他选择的时候,也有问题。有些人总会算一个月打多少电话,但是实际上更多的人都非常感性,自己觉得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可能这个比较合算一些,实际上无论大家选择哪种方式,如果你的消费行为不变,再去衡量套餐资费,才有可比性。不能说,选择一个套餐资费就花二百元钱觉得太贵,但也许你选择了其他套餐,费用可能就是三百元钱。所以说是消费行为决定了消费,要从多种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消费者如何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评估自己才是比较符合他的选择行为方式呢?首先我们要看消费者自身的消费习惯与行为习惯。如果用户的习惯就是打开各个网页同时去操作,效率非常高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就关闭,这样时长计费可能比较合算一些。但消费者自身的消费行为,可能就是网页挂着,看一些信息,并不是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事情,这种情况下,应该按照流量来计费。这个都是根据消费者自身的行为来去判断。如果在时长计费中有约束,那可以给自己加一些限制,或者一些封顶的要求,比如上网玩游戏是一个很上瘾的事情,但我们要求约束自己,自己给设定时长,不希望停机,或者给出一个通知也好,就不要再去无限的存钱,这种情况也是用户的一种选择。

在更有竞争力的情况下,运营商应该对客户提供什么样的计费模式才是趋势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讲,因为竞争会导致变化。我们从技术上来讲,运营商们是不是给用户一种选择,无论是按照流量计费还是时长计费,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如果按时长计费在技术上不完全合理,但是用户能接受,那么在运营商之间竞争的条件下,用户能接受的就会成为最佳选择。

当我们用户还不习惯使用3G业务的时候,不妨对两种计费模式尝试、观望一番。以前GPRS就是一开始也用过时长计费,但是发现这种永久在线方式并不是用户所接受的,用户习惯于页面浏览一半的时候中途接了个电话,不能退出去,而按照时长计费用户可能会有更多的投诉,那GPSR就应该流量用费。市场行为和运营商的竞争,用户选择,这几者之间平衡的结果就是大家接受的一个结果。所以有专家感言,大家不应该轻易下一个断言,什么合理,什么不合理?其实这个都是一个过程。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套餐问题,开始没有套餐的时候,用户说是不合理的,那么现在套餐多了,也是不合理的。未来运营商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用户也会有更多的选择,运营商不仅要出台新的政策,也需要整理和收缩套餐的数量,让用户有更直观的选择。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