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运营与创业>战略规划>文章页
一头大象的中国之旅:先驱还是炮灰?
字号:

时间: 2013-08-26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融资 团队
胖子菲尔·利宾(Phil Libin)来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被潘石屹、张欣夫妇拉去参观了位于北京的最新的SOHO大厦。利宾是Evernote(印象笔记)的CEO,这家位于硅谷的全球最大云笔记公司在过去整年一直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情:进入中国市场。

谷懿坦言,Evernote的中国用户在体验和习惯上与美国用户比起来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美国市场比较成熟,我们只需要提供给美国用户一些使用小技巧如快捷键之类的;而在中国需要慢慢培养用户习惯,告诉用户这个软件到底可以干什么,甚至创造一些内容让用户去保存。”

除此之外,印象笔记还尝试与其它中国互联网企业合作。它首先找到的是在海外拥有大量浏览器用户的UC优视。通过协商,UC浏览器内置了印象笔记的插件,这样印象笔记的用户在使用UC时,可以将网络内容转一键保存到印象笔记中;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浏览器提供者,UC也想进军美国市场。不久UC发布了北美定制版的浏览器,这款浏览器在Evernote的百宝箱中获得推广。

这种资源互换的方式对双方都有利。UC的合作战略主管Robert Tanner曾经表示,UC全球接近十亿的庞大用户群可以让UC成为一个巨大的平台“帮助中国公司进军海外,同时帮助海外公司进入中国。”而Evernote COO肯·加里克森则说,Evernote愿意帮助中国合作者向全球扩展,同时借助他们的力量在中国成长。

2013年1月,印象笔记和微信开始合作。在谷懿看来,微信不单单是一个聊天软件,更是一个信息岛,如何存储这些信息则是印象笔记擅长的;而微信则需要寻找一个重视产品体验的可靠合作伙伴。“我们双方一见钟情。”谷懿笑言。在接触一周后,双方很快决定合作,做出这个决定时谷懿甚至没有通知总部。

很快,“我的印象笔记”上线,通过这个微信插件,用户可以绑定自己的印象笔记,从而将微信内容保存到印象笔记中。这个插件一经上线立刻大受欢迎。此外,Evernote还在自己的百宝箱中推荐微信,帮助微信进入美国市场。“只要中国用户需要,我们在未来会开发更多服务于中国用户的产品。”谷懿说。

对于中国公司走向海外,利宾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之所以很多中国公司在美国留下了“喜欢抄袭”这样不佳的印象是因为他们只在中国“抄袭”,而其它地区的人们没有机会用到他们的产品。“中国公司应该不局限于本地,而是走向全球,向全球用户展示他们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尊重。”

虽然印象笔记在中国找到了不少本地盟友,但同时也遇到了本地对手。其中最大的对手是网易旗下的有道云笔记。

有道云笔记是2011年6月28日网易旗下有道搜索推出的云笔记软件,比Evernote晚推出三年,但比印象笔记要早一年,目前已经有1500万用户。有道云笔记负责人蒋炜航告诉《中国企业家》,有道云笔记其实和印象笔记的技术积累是不同的。“有道是搜索起家,我们的技术之前就是基于云端的。”蒋炜航说。他还表示有道云笔记一直专注于中国市场,可以集中资源开发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我们和印象笔记不同,他们所有产品主线功能在全世界各地是一样的。”蒋炜航说,“我们理解中文,并拥有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在数据的存储上,有道云笔记也支持导入和导出功能。“我们一直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用户数据,因为我们知道要想最好的提供云服务,就不能把用户数据只锁在自己这里。”蒋炜航说。

蒋炜航认为在目前市场还很小的情况下,两家公司并没有必要争个你死我活。他认为,未来中国将会拥有上亿的云笔记活跃用户。

“目前这个市场有很大潜力,中国正在进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有很多知识工作者会需要云笔记服务,我们愿意和印象笔记共同培育这个市场。”蒋炜航说。谷懿也有着相同的观点:“我们现在想的不是和谁竞争,而是怎么帮助用户。”

尽管如此,摩擦仍然难免。在不久前,印象笔记关闭了导出到有道云笔记的开放接口。对此印象笔记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2013年5月,利宾带领高层再次来到北京参加新一届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在参加完潘石屹夫妇的晚宴后,利宾又来到印象笔记在北京的办公室,中国员工一起庆祝印象笔记进入中国一周年。第二天在GMIC的讲坛上,利宾宣布了印象笔记企业版(Evernote Business)在中国的正式发布,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印象笔记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了500万用户,旗下有九款产品;利宾的预言成为现实,中国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而整个中国团队也已经发展到18个人。

田溯宁透露,过去一年,中国团队基本达到了总部的期望。“中国团队对于产品的激情以及工作进展都很让董事会满意,有一次会议上还号召其它团队向中国团队学习。”

目前来看,印象笔记通过建立中国本地化团队、与政府充分沟通等措施,并没有重蹈硅谷前辈的覆辙。但是未来到底怎样,仍然迷雾重重。

对于盈利,利宾并不是非常在意,他显然想得非常长远:“我们进军中国10年内不追求盈利。”“我们从过去的硅谷公司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我不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否会成功。假如我们失败了,我们希望为下一个进入中国的硅谷公司提供新的教材。”利宾说。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