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企业主>文章页
英特尔移动之战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2-06-26 来源:商业价值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战略管理
随着Intel inside智能手机的问世,对于英特尔而言,2012是证明自己的一年。

面对这一局面,英特尔一方面要在高通已经熟稔的移动产业领域建立自身的产业号召力与认可,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将战场留在自己擅长的领域。

适应新产业环境

刚刚在SoC领域交出成绩单的英特尔接下来还要等待产业链的检验。

如果PC产业链的难度系数是1的话,杨叙认为移动终端产业链的难度系数至少是5:“PC已经是一个太成熟和规范的领域,你在全球任何地方,PC的硬件配置、应用、操作系统基本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移动领域是不同的,在每个市场都是需要进行垂直整合的。”

在PC产业里做惯了大家长的英特尔不仅要放低身段,还需要重新梳理移动产业,从合作的终端厂商、供应链、运营商等各方面都需要重新布局。此前公布的首批生产Medfield处理器的手机厂商名单为:印度的LAVA、中国的联想和中兴以及摩托罗拉,虽然并非智能手机的顶级厂商,对此英特尔中国区嵌入式及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监曾明表示:“我们是希望通过这些厂家打开局面,应该是一个突破,我们希望把手机的数量卖出去。”

在产业链整合领域英特尔希望能够延续PC时代的做法,在开放的基础上去整合产业链,而在这个过程中英特尔仍然希望能够扮演大家长的角色,而这一选择对未来英特尔带来的挑战也并不小。

为了更适应本地垂直整合,杨叙称未来在组织结构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PC时代基本就是跟着美国,但是移动互联网服务和应用都是非常本地化的,杨叙说:“最近我经常和我们做产品和销售的同事讲,要关注市场前端的东西,中国市场所要的特殊应用、技术、功能、使用方式和体验方式,一定要在中国率先做出来,去引领市场,然后总部配合我们执行,动用英特尔中国的资源去完成,如果还是等待美国总部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肯定是不行的。”

英特尔这一盘产业链的大棋与高通截然不同,从CDMA专利授权起家的高通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产业链上的家长式人物,只要能够做终端厂商强有力的供应商,推动处理器出货量攀升以增加收入,尽管目前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量50%,但高通并没有要整合产业链的动作。

英特尔的做法由其在PC产业链的经验来看,虽然短期需要资金以及多方面投入,但是长期来看,作为产业链掌控者其收入和利润率都是产业中最高的。但是,移动互联网这盘棋太过于散,英特尔的投入势必要大于当年PC时代的投入,所消耗的精力也将是成倍数的增长。

而在PC领域里,令英特尔笑傲产业链的Intel inside的品牌策略还将延续到智能手机领域,在未来我们应该可以在手机上找到那个曾经很熟悉的logo。这样做的好处是不需要像高通一样,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向消费端传导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但是对于那些品牌较为强势的终端厂商,Intel inside的战略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通吃。

更大的图谋

尽管在移动领域英特尔还是“新人”,但是未来无论在品牌还是在产业链上产业巨人都有更大的图谋。

在去年推出超极本以来,英特尔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多屏世界里打造一个突破计算与通信界限的整合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核心就是英特尔的处理器产品。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超极本是英特尔领衔的一次PC阵营大反攻,但是目前英特尔更愿意将其视为未来多屏移动终端中的一屏。杨叙认为未来用户将会在各种终端设备上按照个人喜好进行切换,哪些应用与场景下用哪种终端可能并没有一定之规,而英特尔所要做的就是实现各种屏幕间的体验连续性。

在这一图谋下,超极本显然不能仅仅是在PC的基础之上做微创新,而是需要从人机交互、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创新,在这方面英特尔拿出了3亿美元基金鼓励相关创新,而超极本未来的定位是集PC的出众计算性能与平板的触控体验于一身的产品。

英特尔希望随着windows 8的问世,不仅超极本本身在体验方面上一层楼,更可以在智能手机领域不断成熟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大一统,既终端设备应用在开发、体验等层面的大整合。

究竟能否实现这一最终的野心,英特尔信心满满:“没有一个厂商可以实现从做超性能的大型运算设备,到一个最小的手机处理器都能够覆盖,除了英特尔没有第二个。”在IT大融合的前提下,个人消费端的设备是否也会如英特尔设想般实现大一统?对于用户而言,统一连续性的体验固然是件令人兴奋的事儿,英特尔在处理器设计、制造方面的实力不容忽视,但是在产业链层面英特尔还面临着很多功课,而它的对手高通、ARM应该也不会轻易让自己在移动领域建立起的体系土崩瓦解。

英特尔的这场移动之战相信会是一场持久战。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