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用大视野预见未来——专访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1-10-08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键字:战略管理
2004年11月,宝马总部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把中国单独列为一个销售区域,和其他四大区域平行。在宝马总部的布局中,除了德国本土外,中国是唯一一个作为全球销售大区的单独国家市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2004年11月,宝马总部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把中国单独列为一个销售区域,和其他四大区域平行。在宝马总部的布局中,除了德国本土外,中国是唯一一个作为全球销售大区的单独国家市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时年50岁的史登科(Christoph Stark)被任命为这个新成立的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接过了千斤重担。

之所以说是重担,因为宝马中国当时的情况令人担心,2004年宝马在全球实现了将近10%的增长,而在中国的销量竟然比2003年下降了16%。尤其严峻的是,国产宝马只卖出了8,000辆,不到原先预估的一半,更远远低于中国工厂的产能。除了销售数字之外,其他令人忧心的事情也不少:在中国的品牌形象不如人意,销售结构也不合理,过于偏重高端车型。史登科临危受命,开始大刀阔斧地变革,迅速改善了宝马在中国的业绩。2005年,宝马全球的销售增长率仍旧是10%左右,但是中国的销量猛增52%,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从此以后,宝马在中国一直高速增长,2010年的增速更达到了创纪录的87%。

更重要的是,在销售数据背后,这种高速增长的质量是扎实的:过去几年来,中国消费者对宝马品牌的认识更加成熟,在多个独立的市场调研中,中国消费者对宝马品牌显示出了更强的偏好;高中低多个层次的产品都取得了成功,销售结构更加合理;经销商网络不断扩大,而且平均每家经销商的销售量增长了一倍;消费者的售中、售后满意度两项指标一直在稳步上升。尽管宝马中国目前还面临产能不足、国产化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但是很显然已经进入了持续增长的健康轨道。

为了探究宝马在中国的成功秘诀,本刊高级编辑柯恩前往宝马在北京的总部,对史登科进行了专访。在本次专访中,史登科畅谈了他对管理和领导力的看法,以及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德国籍高管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并回顾了他过去七年来所做的重大决策。史登科将宝马在中国的成功归结于三个原因:首先是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宝马的品牌对企业而言极为珍贵,宝马中国公司通过“宝马之悦”等创新的市场活动不断加强这个品牌。其次,宝马有强大的产品,在车型设计、安全性能和创新等各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第三个成功因素是本土化。宝马本土化了生产、供应商、经销商和管理团队。这些本土化努力仍在继续,这是在全球化大公司和本地市场之间建立无缝连接的可靠纽带。

史登科认为,“宝马之悦”不仅仅是一场广告运动,它还是一种商业哲学,是宝马的核心理念。不管宝马做什么,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开发更好的安全性能,为了人;致力于提高燃油效率,为了人;开发电动车,也是为了人。这个锚点帮助宝马向所有人解释,宝马这个公司是如何运作的;使宝马的员工、经销商和商业伙伴得以用同一种语言对外沟通。

回顾过去的职业生涯,史登科认为,要想在中国成功,必须有很大的视野,用前人从未有过的新方法去做事情,开拓新领域。宝马在中国的成长速度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但是你必须能够预见到,而且敢于去实现这样高速的成长。现在回头看,也许有人会觉得宝马取得现在的成绩很容易,但是当初你必须能够预测到现在的发展速度,并且为之做好准备——准备好恰当的公司结构、经销商网络、生产设备,以实现未来的大发展。你必须能够想到这个事业有多大,而且要让整个公司都看到这一点,制定相应的战略并执行下去,这样才能抓住商机。

本文来源商业评论网原创文章(www.ebusinessreview.cn).商业评论网内容由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旗下的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出版。本文首发地址(原文链接):http://www.ebusinessreview.cn/articledetail-101938.html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