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财经要闻>文章页
又见基金经理离职潮(图)
字号:

类别: 金融服务业 时间: 2010-06-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李良

关键字:基金 网络

基金经理离职早已不是新闻。在一帮老将纷纷自立门户后,那些年轻才俊们似乎也不甘寂寞,掀起的离职潮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则更是到了一个高点。

基金经理离职早已不是新闻。在一帮老将纷纷自立门户后,那些年轻才俊们似乎也不甘寂寞,掀起的离职潮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则更是到了一个高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90余只基金调整了基金经理;而有统计数据显示,到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历史上曾有的853名基金经理,目前在职的却只有507人。十余年间,基金业猛然扩张到3万亿左右的规模,可谓志得意满,但人才流失之快,却又不免令人一声叹息。

这似乎是一个颇为矛盾的问题:基金业在大踏步扩张,基金经理们的收入也令人艳羡,为什么却挽留不住基金经理们呢?若说久经沙场的老将们要点新鲜和自由,把私募作为自己新的主战场还情有可原,可是,那些才任职没多久的新人们,怎么也这么热衷于换岗乃至出走呢?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基金业,但很显然,至今没有解决方案。

问题的存在总有其根源。虽然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基金经理们的选择,但在业内,这却能获得大家的普遍理解。理解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基金经理们背负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压力,尽管有着绝对数额惊人的高薪,但与其所承担的压力和风险相比,性价比就“超低”了。不止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抱怨过,自入行以来,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体力透支,脑力透支,心力交瘁,身体已经基本上被掏空了。“赚钱也得有命花!”这句话或许是促使基金经理们走出公募的动力之一,尤其在有人过劳死在工作岗位上后。

如果说健康流失尚可弥补,那“快乐”一旦离开,就很难再找回来了。基金业的现状则是,尽管许多基金公司都在倡导快乐投资,但真正能视投资为快乐的,鲜见其人。由于业内对短期业绩排名的重视程度升温,迫使基金经理们不得不依靠频繁操作来谋求短期业绩,这对基金经理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每逢起落尤其是大起大落后,基金经理都不得不经历一次痛苦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基金经理们的个人投资理念和风格也往往因短期市场的脸色而支离破碎,这让许多基金经理颇有挫败感。当人人都成为随波逐流的短期趋势投资者时,快乐二字已经很难和他们挂钩了。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个显性的原因外,一个重要的隐性因素则是,成天忙碌为基民理财的基金经理们,却不能利用A股为自己的丰厚收入理财,这让基金经理们感觉“很不爽”。这就感觉像是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军,可以指挥士兵征战,自己却不能亲自上阵一样,缺乏真实感和成就感。更何况,这涉及到基金经理自身的经济利益。当一些基金经理们累积至小有身家后,他们会计算薪水与自我投资的优劣,而计算结果通常都让他们选择了后者。这也是许多老将最终出走至私募的主因。

于是,我们就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在职的基金经理中,平均任职期只有2.58年。而担任基金经理不满1年的有140位,占总人数的28%。因此,有基民常戏虐称之为:“短命”的基金经理。戏称的背后,是愤怒,是无奈,是辛酸,是叹息!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