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青年导师”不该成为营销噱头
字号:

类别: 营销与市场 时间: 2010-04-19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标签:市场营销管理

无疑,网络给了这个时代太多制造英雄的机会,更给普通人创造了太多“审时度势”地追逐英雄的条件。比如,最近和科技偶像李开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头衔不是科学家,不是总裁,也不是职业经理人,而是“青年导师”——这是李开复花了十年时间给自己定的位,也是他最喜欢的角色,更在他每次演讲现场的涌动人潮中得到了印证。

9月17号,李彦宏应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中国青年 报》这样报道其火爆程度:“消息发出仅3小时就有近2000名学生报名,由于活动场地有限,数百名同学没能进入,都是站在门外一直等到活动结束。”“数百人堵在礼堂门口等候李彦宏签名合影。出于安全考虑,演讲结束后,在主办方和安保人员的一再要求下,数十名校方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陪同李彦宏从通向礼堂后门的一条秘密通道离开才得以脱身。”

据说,李彦宏在哥伦比亚大学不仅分享了创业经验,还鼓励留学生“做自己喜欢做、擅长做的事情”“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同样的话,他今年6月在央视创业节目中也说过。

哥大作为美国久负盛名的“长春藤”联盟成员,登上其演讲台的各界知名人士何其多,哥大的学生自然见过大世面,可为何受到如此追捧的偏偏是李彦宏?显然,这位IT精英也成了一位“青年导师”。

“青年导师”一词开始火起来了,随即便有同名网站开张,网站的“自我介绍”是这么说的:创办于2009年9月,将吸引一批优秀中国青年,在李开复、孔庆东、俞敏洪、马云等导师们的带领下,开创出最有价值的人生。

至于网站的投资者,则“包括非财富100强企业、非知名创投和非中美精英人士,其中没有郭台铭领导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柳传志领导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对于看到“非”和“没”字的人来说是一种调侃,对没注意到的人来说,就是混淆视听,浑水摸鱼。

网站的创办者也许是这些人的狂热粉丝,甚至,是所有创业成功人物的盲目崇拜者,当然,也可能只是乘着“青年导师”正在流行时的东风,蹭点点击率。

有人说,“青年导师”这个名号是梁启超带的头,它经历了革命者到文人再到社科学家,如今转到科技精英。无法用进步还是退步来简单判断这种转变,只能说这代表了社会的风头转向,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IT精英们被推上了心灵导师的神坛。

但是,笔者以为,无论是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信,还是唐骏、李彦宏和马云等人的那一场场称得上“众星捧月”的演讲,如果仅仅将其看作是“青年导师”的激励课程,未免太过单纯。无论是传统商业还是对技术和智慧高度依赖的IT行业,商人的人格魅力都是极其重要的,但商人毕竟是商人。

谷歌高明的美式营销手段,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国内部分人士对它产生崇拜。其中最关键的一步便是李开复的励志式营销。李开复谈吐温文尔雅,言语充满启迪性,谷歌选择他作为中国区总裁绝不仅仅是看中他在IT领域的成就,而是对其教授、华裔、微软高层等背景都做过全方位的考量。谷歌的品牌也正是通过一场场励志演讲、一封封鼓励信件在大学生心中打下烙印。

当然,先后写了七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出版三本励志书,并且每年在高校做数十场演讲,创办“我学网”帮助青年学生……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李开复营销性质工作的任务量,而对辞职后创业项目的选择,更体现出他对年轻人的鼓励和帮助,很大程度上是发自内心的热情,但其行为背后隐藏着为谷歌所进行的商业品牌建设,也是不能忽略的事实。

再说李彦宏在哥大的演讲,主办方并未在演讲之后安排招聘宣讲,却意外收到了近百份留学生的简历。毫无疑问,百度的品牌借由李彦宏用心良苦的“青年导师”形象再次深入海外留学生的“民心”,所以,这场励志式营销也是成功的。

每个人都经历过“偶像崇拜”的阶段,尤其是目标笃定却茫然无助的年轻人,而这个年代正好给了IT业者足够大的舞台。但年轻人相互间问起“唐骏和李开复你更佩服谁”之类的问题,意义何在?也许是不习惯低调的他们表现太多,让“楷模”错位成了“偶像”。如果IT精英们把口头上的鼓励和教导转化为行为上的引领,那么,从“青年导师”转变为“精神领袖”后,对年轻人的影响,也许会更加纯粹而没有争议,同时也排除了大家“被鼓励式营销”的嫌疑。

人人盛赞乔布斯。有人说他“光芒万丈,高山仰止”,有人说他“就是神”。人们追随他,不是因为他好为人师,与年轻人推心置腹,因为他代表了创造力和激情,拥有改变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勇气。正在屈服于现实的我们,需要这种勇气。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