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服装营销模式创新大趋势
字号:

类别: 营销与市场 时间: 2009-12-17 来源:成功营销

标签:市场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 创新

从2005年至今,量贩少淑装崛起。品类特征是纯美粉色为定位的少淑服装,崛起的品牌包括阿依莲等。

2006年,有一个新品类的趋势叫时尚休闲装,崛起与跟进的品牌包括JACKJONES、ONLA、VROMODA、欧时力、BASIC HOUSE、马克华菲、KONZEN、卡并等。

从2006年至今,崛起的品类有时尚运动装,其代表品牌有特步、KAPPA等。

2007年,户外休闲装崛起,品牌包括探路者、Columbia、TimberLand。其中,只拥有400多家店铺的探路者能够在创业板上市,可见在细分领域也能做强做大。

2008年,大众时尚的崛起,例如新佐丹奴、阿依莲、俏时尚。

关于定位,简而言之,是与竞争对手相比建立优势,它必须准确。例如,自由空间(KONZEN),它以前跟美特斯邦威一样做大众休闲装,从2007年开始转型,并重新定位,把大众休闲装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上半部分的竞争力是包容、评价和精准,避免了与杰克琼斯(JACK JONES)竞争。

过渡到模式,即在核心定位确立的情况下,演绎品牌竞争力的协同战略。例如,时尚休闲装,包括泛众和窄众两个类型,泛众的代表有JACK JONES,窄众的代表是卡宾、马克华菲。窄众的模式是风格明确,精致化,走消费群体细化的路线,偏重文化建设,市场培育时间较长;而泛众的模式是包容,采用平价策略,市场容量大,可以实现规模化。任何一种模式都必须与通路模式相通。

最后就是沟通,它是在定位与模式之后的品牌延展。核心的沟通体系包括品牌基础资料的完整和整合,核心语要有力量。国际大品牌都有形象密码,例如,LV是张扬与奢华,Adidas是专业、严谨。

触网的担忧

《新营销》:有些传统服装企业开始触及网络,但有些企业仍很谨慎,这是为什么?

廖斌:目前,服装零售线上与线下的比例,在美国是18%左右,在韩国是45%,而中国2008年年底为2.1%,今年预计可以达到3.5%~3.7%。根据我们预测,在3~5年内,中国服装的电子商务可以赶上欧美目前的水平,如果达到韩国45%的水平,还要10年时间。

无论哪种模式,只要能降低成本,提高客户的体验度,又能赚钱,就是好模式。互联网让服装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是否真正缩短,是否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价格等各方面的反馈。对服装企业而言,做电子商务,最关键的是商品。

王涛:互联网让传统服装企业节省了很多通路成本,深入下去,就会发现,其实成本并不是核心竞争优势。互联网让传统服装企业以前30%、40%的毛利变成了20%、15%。未来互联网上真正的话语权在谁的手上?在品牌商手上,营销要素在互联网的载体中是不会改变的。

安杰:未来线下品牌在网上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网下做强以后,网上竞争力也会很强,其实服装运营的本质或者模式离不开品牌、商品和消费者,它们无论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是核心。

目前,中国品牌已经走到崛起阶段,但是国际品牌已经走到了巨无霸阶段,像卡宾、H&M、ZARA、UNIQLO,它们在2007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58亿美金、164.75亿美金、88.72亿美金、37.7亿美金,远远超过了中国品牌。

除了销售方面的差距之外,我们和国际品牌的差距还有专卖形象的差距、运营系统的差距、视野的差距、版图的差距等。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