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封面秀>文章页
京东商城:无限融资的危险游戏
字号:

时间: 2012-09-18 来源:《商界评论》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融资
套中人:创始人刘强东,投资方今日资本、雄牛资本、梁伯韬私人投资、老虎基金、高瓴资本、俄罗斯DST基金等

  2012年8月15日,在电商史上是值得铭记的一天。面对苏宁挥鞭指向电商江山,刘强东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宣布了一场战役的开始:京东大家电价格将低于苏宁10%,同时招募5000名价格观察员,入驻苏宁国美店面,一旦确定价格比京东还低,将立刻做出降价或返券。

  一石激起千层浪,苏宁立刻回应奉陪到底,而国美、当当、易讯也不甘示弱,纷纷表示将参与到这场战役之中。硝烟再度弥漫,不一样的是,京东这次的对手是传统巨头苏宁以及国美。

  刘强东做出这一决定并不意外。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先是抵押了自己价值五十多亿元的股票融资,然后又募集80亿元的企业债,其全部目的就是发力线上,在电商领域抢占一个位置。这么大的手笔,不能不让京东感到胆寒,先下手为强也是顺理成章。真正令人意外的是刘强东在社会化媒体上的高调,虽然他已被证明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操盘高手,但这一次的种种张扬,以及被消费者和观察者诟病的“假降价”现象,无不在向我们证明,整个事件似乎又沦为彻底的炒作。

  但事实上,刘强东屡屡掀起炒作高潮的背后,是在资本的高压之下,一种无奈的“吹气球”式的自我救赎。

  价格?那只是浮云

  家电价格战不是一个罕见的事情,但京东这次掀起的价格战有一种不一样的意味:这是线上巨头第一次向线下巨头挑起的正面竞争。意外之处在于,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牌,京东距离苏宁还有很大差距,纵使和天猫(微博)电器城相比,京东也不见得有必胜把握。贸然挑战巨头的动因何在?表现上看是巨头正打算厉兵秣马侵袭京东的领地,但真正的诱因是,京东在巨大的资本压力之下,需要迅速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电商大潮中,京东是B2C的领军人物,被视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亚马逊(微博)的企业。无论从哪方面看,京东依旧是最有可能取代苏宁和国美,成为中国渠道巨头的对象。投资者对京东趋之若鹜,也因此,京东与苏宁国美早晚有一战。从目前看,这一场战役有些提前了,毕竟京东和这些巨头的差距还比较大,所以刘强东只有亲自披挂上阵。

  无论京东的价格是否像他说的那么便宜,这已经不重要了,京东已经顺利把苏宁拉入了战场,至少在地位上,二者已经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而非大哥和小弟的关系,从这一点来看,京东已经大大的占了便宜。不过背后的风险也并不小,一旦失败,京东很有可能从此万劫不复。所以在这场大战之前,京东的投资人都表示了同仇敌忾的支持,说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一定支持京东打到底。对比之下,苏宁宣布发放企业债后,股市暴跌的表现,显得苏宁的投资人并不太认同张近东的决策。尽管之后的大股东回购消息激励了苏宁的股价,但目前看来,苏宁并没有值得乐观的理由。

  而这正是刘强东和他身后一干投资人的目的——不管是抬高京东还是拉低苏宁,总之只要在市场上造成“京东=苏宁”的既成现象就可以了。只有这样,京东这架史上最大的亏损机器,才能继续凭着一个“最有可能击败苏宁”的名头,熬到上市的那一天。

  尴尬的投资人

  曾几何时,京东是投资人的宠儿。从2006年开始,这个企业就进入一种火箭式增长的状态之中。2006年10月,刘强东签下了自己第一份也可能是最后一份对赌协议。在这份协议中,今日资本的徐新要求京东每年的发展速度不得低于100%。而拿到这一千万美元之后,2007年一年,京东的销量就从8000万上升到了3.6亿,在2008年一举突破13亿。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赢回了五年的对赌。今日资本固然笑得合不拢嘴,但刘强东却发誓从此不再对赌,加上之前的决不出让控制权,成为刘强东面对资本的两大金科玉律。

  这种做法显然带有传统企业的风格,典型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很少有这么强硬的原则,所以创始人被扫地出门的事情屡屡发生。而遵循这两个原则的刘强东,在2008年后的电商热中,顺利募集到了第三轮资金,疯狂投资电商的老虎基金、高瓴资本、俄罗斯的DST基金等六家公司或个人在这一轮拿出了15亿美元,这也让京东的估值达到100亿元的峰值。从而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融资潮。

  但投资人的狂热没有持续太久,因为这个火爆的行业创造了巨大的流量和销售额,却很有趣的不产生利润。在企业高速增长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值得担心的事,要速度肯定就要牺牲一些盈利,但在增长变得越来越难的时候,这一下子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投资人的尴尬在于,电商发展得越快,亏得就越多,一不小心,就要注资救火。纵使是京东,在2008年年初也有一轮重大危机,今日资本的徐新和雄牛资本临场救火,才让京东渡过难关。而其他的电商就没有这么幸运了,2012年团购和奢侈品电商这两个小众领域发生了大规模的倒闭潮,纵然是拉手网(微博)这样的领军企业,投资人都不得不投资投成董事长,自己亲手来接管这个花了无数银子,却不知道未来在哪儿的企业。

  而如果电商发展慢了,这个不用解释,就不可能上市,不上市就意味着资本很难退出。比起这种情况,资本似乎更愿意赔钱换取高速增长,起码还有一个念想和一丝希望,但上不了市几乎就等于白扔了钱。于是资本就像吸了毒一样的欲罢不能,如果失败,之前的投资就血本无归,所以还是要继续输血,这也成了刘强东最大的后盾——到了这么大的体量,不会有人眼睁睁看着它倒掉的。

  吹气球:升天还是爆炸

  京东赔钱赔了十几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种事情终究是要有一个尽头的,而目前看来这个尽头应该不会太远了。今年初的时候,京东还张罗着去上市,只可惜估值太低,甚至远远低于前一轮融资的100亿美元。于是京东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上市,转而去刷一个更高的数据出来,从而能够以更高的估值上市,让资本可以顺利地退出。

  但到了目前的体量,京东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轻松保持一年100%或者几百的增长率,是很难的事情。而随着体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和自己都越发臃肿,使其内忧外患。于是一直低调的刘强东逐步走向前台,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私生活”为诱饵,用“小番茄”钓媒体和消费者上钩。所有种种,无非是想给投资人信心,也给企业信心。纵观其主导的多次口水战,都给京东带来了巨大的销量。而销量,则是京东估值提升的根本,也是投资人的要求所在。

  所以,这像极了一次次“吹气球”的游戏。刘强东变着花样给京东不断“吹气”,每吹一次,京东的体量和销量就跟着膨胀一番,京东这只“气球”也跟着上升一点,眼看离理想的上市入口就更近一些。然而,不知道刘强东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气球”的体积越大,能让其顺利通过的“IPO入口”需要的尺寸也越大,这根本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问题。更可怕的是,气球在不断膨胀的过程中,随时面临不堪重负爆炸的危险,谁知道刘强东在吹入下一口气之后,京东是再升一步,还是粉身碎骨?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