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企业聚焦>文章页
苹果VS微软:不同路径上的相似基因
字号:

类别: 目标与创新 时间: 2010-06-29 来源:《互联网周刊》

关键字:创新

苹果借助炫目的软硬件组合打造出了当时几近完美的个人电脑,微软却将二者分开来,靠通用的操作系统走向了科技的巅峰——Windows从苹果的图形用户界面中获取了灵感,而且微软比苹果更早认识到,软件需要依托硬件才能发挥价值,将Windows植入IBM的个人电脑,开启了微软通向科技顶峰的大门——连续十多年被评为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

突破视窗束缚

尽管无数媒体用苹果短暂的胜利宣告了“微软时代”的结束,但没有人能否认微软的成功—— 580亿美元的收入几乎相当于中国贵州省2009年创造的GDP(2009年,贵州全省生产总值3893.51亿元)。庞大的生态系统为微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在与苹果的广告大战中,微软被描述为一个臃肿的胖子,尤其是那个华丽但不讨好的Windows Vista。但在Windows7的广告上,微软破天荒的用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凯利来担任主角儿——操作PC就是这么简单!

微软正在以简单、轻快的形象示人。但在凯利身后的Windows 7,则聚合了“3000名微软工程师,50000名合作伙伴和800万测试用户”的智慧。“在Windows 7的开发过程中,微软不断倾听来自用户和合作伙伴的声音,投入了巨大力量为Windows这一拥有超过10亿用户的产品带来划时代的创新功能和强大的兼容性。像Windows这样用户遍布全球的项目只能以团队的方式完成。”微软负责Windows平台策略的全球副总裁Mike Nash说。

千万不能忽略生态系统对于微软的重要意义——这不亚于超市货架对于沃尔玛的价值——支撑起微软的未来。尽管Windows为微软贡献了超过半数的利润,但其已经把未来压在了生态系统上。鲍尔默近日在华盛顿大学演讲时表示:“70%的微软员工将参与到云计算相关项目的开发中,而这一数字将在 2011年增加到90%。”云计算并非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微软已经把自身的未来和云计算紧紧捆绑起来。

技术的激进与市场的保守让微软一直保持了一种“后发制人”的特质,这和一贯张扬的苹果形成了天壤之别。高达数百亿的研发投入是微软保持稳健步伐的后盾:各种各样的软件和互联网应用都曾经或者正在出现在微软的实验室当中,软件巨人深信,只要机会成熟,任何应用都可以在视窗中实现。

但现在,视窗似乎成了微软最大的禁锢。微软不得不转化思路去突破曾固守的视窗模式了。云计算是微软最大的赌注,其业务也在向云倾斜:必应搜索从诞生就是完全基于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Windows Azure已经开始运营;Xbox服务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在线业务;连Office也被搬上了云端——新推出的版本Office 2010允许用户无需本地安装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应用软件。云战略的商用将改写微软利润的组合方式——软件许可模式将可能被按照应用收费或者按时间收费的模式所取代。

“微软平台有三个特点:1、云+端;2、软件+服务;3、我们可以提供灵活的选择——所有的服务器都变成了一种服务。既可以提供终端的服务,也可以提供软件,让别人提供服务,这和软件仅作为一种服务有很大的区别。”天才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说。“我们将赢得更多利润,当然,世界上还没有哪家科技公司能比我们更赚钱。”鲍尔默说。

相似DNA

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高级案例研究员蒋德嵩把苹果的成功归结于在“宽市场”创新。宽市场是指突破单一产业边界与价值创造模式,借助数字化、信息化及公司“软交换”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在多个产业内创造新的价值空间。苹果用一些个性化的“小玩意”将计算、音乐、电影、阅读甚至一些意想不到的应用连接在一起,但容易让人忽视的是,苹果连接起这一切的还是软件!

苹果与微软就好比同一种子裂变出的不同枝桠:微软靠出售软件获得了滋养其向云扩张的持续养分;苹果靠设计软件缔造了一个消费电子的时尚王国 ——Mac OS X漂亮的动画图案以及大量建立在工业级代码基础上的新奇功能给Mac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连接 iPod 与 Mac 或 PC的 iTunes 播放器以及后来的iTunes Music Store本就是一个大程序,为苹果带来超额利润的App Store也同样是个软件。

用软件的创新带动公司的全面发展,这是微软与苹果共同的DNA。

从宽市场汲取养分,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发展自己,苹果与微软都这么做了。与处理器厂商英特尔的联盟是微软创建PC帝国的基础;依靠良好的兼容性,根据企业业务模式定制办公软件,为微软夺得了办公系统的巨大市场份额;借助游戏开发者的力量,Xbox被打造成了最具竞争力的在线游戏平台……微软声称,每收入1元钱其合作伙伴就会收入16.45元,软件的创新不仅带来了新的应用,在帮助企业提升效率方面功不可没。

但在消费市场,苹果做的更好——环球、华纳、索尼、百代四大唱片公司,无数应用软件开发者,甚至全球六大出版公司中的五家和纽约时报集团、新闻集团、康德纳斯特集团等传媒都被苹果纳入到自己的宽市场中,“苹果并不是全世界拥有资源最多的公司,我们的成功在于驾驭正确的技术潮流,选择有前途的技术。”没有人怀疑乔布斯笼络资源的能力,这就好像苹果的封闭路线一样明显,在《华尔街日报》D8大会上,乔布斯再次拒绝了Flash。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体验为王。

媒体总喜欢把乔布斯比如为达·芬奇,兼具科学家与艺术家特质的他把苹果的产品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基业长青》的作者、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称其为“商界贝多芬”——对于用户体验美学有一种完美主义的苛求。iTunes 在线音乐商店在2001年推出时,正是网上免费共享音乐的高峰期,音乐商店如何竞争得过盗版?“用户体验”是乔布斯给出的答案,“我看不出光靠语言就能说服人们离开盗版,除非你能提供胡萝卜——而不是大棒。”,“我们的胡萝卜就是: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好的体验……而每首歌只会花掉你1美元”。要知道,美国的中产阶级是一个庞大的团体,人们当然愿意为了更好的体验去花钱。

微软对用户体验的强调似乎没有苹果那么明显,其实同样被摆在重要的位置。除了Windows的用户界面之外,微软会建立强大、炫目的体验中心,用户从产品研发阶段开始,就可以体验到产品的设计细节——通过用户体验来改善或者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以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微软已经注意到了,软件的下一代将会是用户体验的天下,更好的体验将简化用户的使用方式,这意味着体验会帮助软件创造更大的价值,会赋予软件更强大的生命力,也会提供更强大的生产力支持。

2007年6月,盖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很欣赏乔布斯的品味,这是实话。”而早在2005年,乔布斯对前来采访的《财富》杂志记者说: “事实上,软件其实就是用户体验。”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