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运营管理> 文章页
赶集网:聚焦迎来突破点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0-06-11 来源:《创业邦》

标签:创业

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对眼下团购网站的热度并不陌生:2005年3月23日,赶集网正式进军分类信息领域时,新浪和eBay的分类信息频道已在前几天上线;一个月之后,全国出现了100多家类似的网站;又过了三个月,这个数字达到了2,000多家。赶集网所在的办公楼上,就有一家几乎一模一样的网站。

这样强手林立的竞争环境下,刚刚从美国回来、初次创业的杨浩涌并不被看好。但成立3个月后,赶集网却幸运地得到了融资。他认为,即使竞争对手想尽办法玩出新花样,创业公司在自身还没有发展壮大时,与其盲目追逐对手的脚步把摊子铺大,不如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以图突破。

“当时赶集网是这么多家分类信息网站里惟一专注做北京市场的。”杨浩涌回忆创业之初的情形:几乎每个网站推出来不久都扩张到几百个城市,全面铺开。实际上,赶集网最初也有北京、广州、上海三个分站,但他很快发现,创业之初的小公司,一个月3万块钱的广告费实在不足以支撑多点开花;况且分类信息又是需要高度本地化的业务,刚刚归国不久的杨浩涌对其他城市并不了解,很快选择聚焦于北京市场,在他看来是最合理的选择。

赶集网成了一个异类,但这样的战略很容易招来非议:包括新浪在内提供类似服务的网站都逐渐拓展到了全国,固守一个城市是否风险过大。不过赶集网证明了把有限的精力集中于一点上的效果更好,上线三、四个月之后,赶集网在北京市场遥遥领先。杨浩涌开始有信心面对风险投资人提出的问题:分类信息的模式固然有价值,但你怎样才能在这么多的同质化网站中胜出?他的回答是,赶集网已在北京做到最好,接下来在上海、广州很容易进行复制,“直到那时我们只花了不到30万元的推广费,我说如果再给我10万美元,在上海也一定能做到第一。”

而赶集网面临的另外一个相关问题是,是否要快速将触角覆盖到分类信息的所有类别,包括二手货、交友、找工作等,因为许多对手已经这么做了。但杨浩涌决定继续坚持“专注”策略,先从租房这个类别做起,主打客户群是大学生和小区居民。这两部分人群的共同特点是居住地比较密集,这使得市场推广手法能更清晰有效。杨浩涌印了不少宣传单,正面印着课程表,反面印上赶集网的宣传语,一个晚上把清华大学的宿舍全都发了一遍,第二天马上见效,不少新用户到网站上注册、发布信息。而在小区的推广也是从海淀区一个个铺过去,印制了和名片差不多大小的卡片,正面是年历,或者收集了周边派出所、宠物医院、修锁店等便民电话,对拿到卡片的人也有帮助,不会随手扔掉。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