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蔡明介:从外向内看——联发科如何选择新市场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5-14 来源:《创业家》杂志 作者:方浩

标签:战略规划 职业经理人

山寨之父

 

蔡明介是台湾赴美引进半导体技术的先驱,被誉为台湾集成电路设计“教父”,是全球最大的CDROM芯片供应商联发科创始人。

 

“山寨之父”在创业初期有诸多领域可以进入,为什么偏偏选择了手机芯片?在蔡明介看来,这与产品选择的战略密切相关……

蔡明介:从外向内看——联发科如何选择新市场

 

漫画-蔡明介


总有人问我,你对“山寨之父”这个称谓有何感想?这要看我当时的心情,有时候会高兴,有时候就不会高兴。山寨机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破坏性创新的产品种类,但名字没起好,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学好修辞学也是一门必备课程。


我今年已经61岁了,谈创业可能有点晚,不如说说当年我们创立联发科时的一些战略选择。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还是台湾联华电子芯片事业部的负责人,当时联华电子是一个产业多元化的集团,从半导体设计到生产制造无所不包,所以为了更为专注地从事业务,集团作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定:分拆各事业部,独立成立公 司。


1997年,联发科正式成立。独立出来的联发科一直生产CD机、DVD机的光盘芯片,直到1999年左右,我们的销路都很好,主要是搭上了这个产业的顺风车,可以说衣食无忧。但也是在那一年,我们开始准备IPO。如果说IPO之前可以借助一款产品吃定市场的话,那上市之后就难以为继了,所以我们考虑要进入一个新的产品市场,以平衡进入资本市场之后的各种风险。

为什么是手机?关键是洞察产业先机

2000年前后,台湾IC设计产业的主流应该是基于PC的商业模式,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电脑产业中的一面旗帜,他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已基本确立。这时如果联发科再继续跟进,只能当配角,机会不大。

前几天我给联发科的几名高管上课,提到了那时我们的选择战略,其实关键词就是洞察产业先机。表面上看今天我们做成了事情,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当时做对了事情。

今天来看,联发科当时选择了手机芯片作为突破口,一举成为山寨之父,但是我们的选择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在一个产业尚未完全成熟的时候,找准恰当的切入点。之前做CD、DVD的芯片时,联发科进入这两个市场都遵循了相应的产品曲线:在这两类产品的市场普及率达到爆发的临界点的时候快速、全力进入。在当时的手机产业链中,台湾的明基和广达是代表性的代工厂商,欧洲的诺基亚、爱立信和美国的摩托罗拉则是主要的品牌商。当时我们就想,明基和广达虽然起来了,但比起台积电等基于PC产业的台湾代工企业,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因为手机的销售潜力在那明摆着。

换句话说,参照台湾企业在PC领域的成功模式,我觉得联发科在手机领域同样有机会,这是第一个判断。关键是接下来的判断。我们都知道,2000年的时候,在欧洲GSM标准下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3G市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抉择:是跟随产业潮流走3G路线,还是在传统的2G标准下生存?也就是说,联发科要判断,究竟是3G的市场普及率快要达到临界点,还是2G?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