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企业聚焦>文章页
娱乐资本业登场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4-29 来源:《英才》 作者:王雨佳

关键字:战略规划

自从“华谊兄弟”成功登录创业板,这家依靠影视明星成功的企业也随即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明星。一时间,有关影视公司的新闻全部转移到了资本市场,全行业掀起了上市热潮。

自从“华谊兄弟”成功登录创业板,这家依靠影视明星成功的企业也随即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明星——上市首日147%的涨幅让“华谊兄弟”赚足了眼球。

其实,红得发紫的“华谊兄弟”并非影视业的“上市第一股”,早在2008年,橙天娱乐已经通过资本运作在香港借壳上市。同时,中影集团长达5年悬而未决的上市计划也有了新进展,其CFO姜涛表示,股份公司有望在2010年年中在A股上市。

除此之外,被称作“中国最大民营娱乐传媒公司”的光线传媒也紧随“华谊兄弟”之后,拟登陆创业板;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公司保利博纳拟登陆纽交所,弃电视而转电影的欢乐传媒也在筹划借壳上市。一时间,有关影视公司的新闻全部转移到了资本市场,全行业掀起了上市热潮。

“我们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影视企业的掌门人一致对媒体如是说。那么,与资本联姻之后,哪些领域将是影视业今后的投资重点?影视企业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在电影行业,中影、保利博纳、华谊兄弟三家公司都很重视产业链的延伸,力图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为上有制片,中有营销、发行,下有影院的“全产业链”公司。但在电视行业,在“制播分离”的大趋势下,上海文广、湖南广电等国有电视台率先将制作企业分离,并开始整合渠道;而光线传媒这样的民营企业,则继续“坚守”节目制作和营销服务,决定将市场细分到底。

高速成长中的危机

“未来,中国电影公司一定都是全电影产业链的模式,无论是中影、保利博纳、华谊兄弟,还是光线,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之下,中国内地2009年电影总票房达到62.06亿元。比起2003年的区区9.2亿元,中国电影市场的蛋糕在6年间增大了近6倍。业内普遍认为,接下来的十年将是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期,中国有望成为亚洲第一大电影市场。

然而,高速成长中潜伏着许多危机。尽管2009年全中国有450部电影问世,但易凯资本C E O王冉观察到,“真正能进电影院上映的只有100多部,商业上回报较好的也就10多部,赚钱的就是那几部大片。” “华谊兄弟上市前,全年利润大约几千万。现在,华谊兄弟每年投资五六部电影,只要其中有两三部赚钱,公司就不亏了。”华谊兄弟内部人士如是说。

电影行业的产业链主要有三个环节:投资出品、发行、院线。据业内人士透露,在电影投资商中,一年仅有能力投资一部影片的公司占了一半,投资两部的不到100家,每年能拍3-5部电影的只有十几家公司。这就是中国电影企业的现状——数量庞大,但普遍弱小。

而在门槛相对较低的发行领域,注册资金几十万的公司比比皆是。他们没有能力投资影片的拍摄,只能靠营销勉强生存。“除了国企之外,每年能投资15部影片发行的民企只有保利博纳一家,但我们的净利润也没有上亿。”保利博纳公司总裁于冬对《英才》记者说。

行业内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并没有稳定的“生存之道”,资金是他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如香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所说:“现在中国电影院的票房越来越高,其他的收入却没有跟上。”在美国,电影的衍生品销售等稳定收入占了影片回报的很大比重,相关企业对风险极大的票房收入依赖有限。但是,中国电影的利润仍高度依赖票房。对于一年只能拍两三部电影的企业而言,一部电影的失败足以毁掉其全年的利润。

其次,受政策影响,国内只有中影集团有权引进好莱坞大片,而2009年60亿元的总票房中有44%左右来自20部进口大片。由此得出了更为残酷的数字,占市场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只能在56%的范围内奋力打拼。
对于电影及相关企业来讲,有了钱之后迅速扩张至全产业链顺应市场,合情合理。

于冬在这方面满怀热情:“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产业链的竞争,而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在媒体面前,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也不只一次谈到,华谊兄弟如今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产业链的完整性,即在统一平台的整体运作下,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发行业务与艺人经纪业务形成的协同效应。

王冉的观点是:“5年前,用2000万-3000万美元,就可以打造一个类似于华谊兄弟的品牌,现在则至少需要1亿-2亿美元。总的感觉是电影行业刚圈完第一轮地,仍有机会,但真正做起来也很难。未来,中国电影公司一定都是全电影产业链的模式,无论是中影、保利博纳、华谊兄弟,还是光线,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