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对人道救援后勤运作之反思
字号:

类别: 管理环境 时间: 2010-04-08 来源:INSEAD Knowledge 智库网

标签:运营管理 Insead

中国四川省去年5月发生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救援行动,出动了上万军队,而红十字会等救援组织及各国救援队伍也相继赶到灾区。要迅速调动和运送如此庞大的救援队伍及物资,亟需强大的后勤支持,否则救援行动必定受阻。

 

中国这次展开空前大规模的救灾行动,其后勤运作是否有效迅捷,详情仍有待考究,但却再度引发了有识之士对人道救援行动后勤运作的反思。

 

一直以来,人道救援组织都是自己兼顾后勤运作。但最新研究指出,面对重大灾难时,救援组织无论在人力还是资源方面,实在难以兼顾后勤运作,因此亟需依重私人部门的协作。

 

事实上,公私部门紧密合作应对灾难,对双方都带来莫大的裨益救援组织可借助私营部门协作,将人力、货物、资金和信息输送到灾区,以减轻自己后勤运作的压力。而私营部门透过此举可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也可借机学到如何应对危机的宝贵经验。

 

这是新书《人道救援后盾》(Humanitarian Logistics)阐扬的主题。该书的合著者--INSEAD学院教授卢克·凡·沃森霍夫(Luk Van Wassenhove)和研究员罗兰多·托马斯尼(Rolando Tomasini)认为:人道救援组织与私人部门合作,通过交流最佳实践经验和知识而缔造成功的伙伴关系,除了推进人道主义事业,也有助于增强双方的竞争优势。

 

托马斯尼和沃森霍夫的研究为人道组织与私营部门的合作领域指明了方向,以便更好地应对人道危机。这本书是根据他们与私营公司及人道救援合作伙伴如联合国机构以及红十字会和红新月国际联合会组织长达7年的协作和研究而撰写的。

 

人道组织日益认识到救援后盾的重要性,而私营部门也开始意识到他们可以在回馈社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很多企业虽长期支持人道主义活动,但主要是局限于本国。不过,随着跨国业务的增长,企业已认识到支持任何运营所在地的人道主义活动应是其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企业也认识到尽其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捐款,他们还可以提供专业知识、技术和其他资源,以帮助人道组织改善他们的供应链管理。在这方面,私营部门做得较为到位,因为他们善于协调供应链中众多参与者之间关系,以及开发适用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平台。此外,私营部门的强烈盈亏商业思维也有助参与者更紧密地合作。

 

然而,私营部门在与人道组织合作展开救灾工作时可能会发现与普通商业运作迥然不同的挑战,例如在灾区工作人员可能需要承受巨大的身体及精神压力。

 

此外,人道组织面临的问题还有:合格工作人员的数量有限,基础设施欠缺或遭破坏,政治方面的阻力,以及目前金融危机令到资金日益短缺等。

 

另一方面,人道组织多年来在充满挑战性的艰难条件下孕育出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则可供私营合作伙伴借鉴。

通过合作救灾,他们可以相互借鉴,增强竞争力。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合作可能并不总是那么顺利,但双方别无选择。

 

“灾难波及社区,同样波及企业,企业参与救灾也是员工和客户之众望所归,”沃森霍夫说。

 

“另一方面,人道组织的资金紧缺,同时他们需要训练有素的人手。世界上有这么多灾难且规模比以前更大,人道组织的资金吃紧。所以,无论如何他们必须要与私营部门合作。”

 

“一些人道组织遇到紧急任务时,一时无法聘用到具有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专家,”托马斯尼补充道。“但是,如果他们与企业有良好的伙伴关系,他们就可能很快地与这些专家取得联系,寻求他们的援助。这就是我们所谈论的主题:超越善意或书面合约,展开实际合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灾难发生的频率和规模明显增加,人道组织同样也发生了改变。过去,人道组织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能力不足,对企业也缺乏信任;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道组织致力于改善这两点。同样,私营部门也越发认识到与人道团体的合作将带来新的知识,也对目前企业急需的商誉助益匪浅。而人道组织与企业的合作救援无疑将减轻全世界无数灾民的苦难。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