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财富观察 > 专题

BNET Feature Package

The Great American Business Model

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

标签:教育 来源:BNET商业英才网 作者:夏县明

在2010年,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出现了结构性调整。其中,学术型研究生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减招5-10%, 减招的部分全部用于扩招专业型研究生。这对减轻我国当前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以下的区别:

一、 品德和素质结构方面养成科学家素养与实干家精神的区别

1986年,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既要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也要培养应用部门的高层次人才”。学术性学位是指以科学研究为职业方向的学位,此类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科学接班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是学术性学位获得者的主要职业,因此,在品德和素质结构方面,他们除了要具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优良品行等一般教育所共有的思想品德外,关键在于养成科学家的素养,培养科学研究所具有的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锲而不舍、甘于寂寞的科学家精神。专业学位是指以实践为方向的学位,毕业后研究生主要是从事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工作,这种特定职业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职业,而是高级的、专门化程度较高的一种技脑结合的职业,它需要经过较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这种特定职业的专业人士所应具有的品德和素质结构,强调的是养成实干家精神,即培养实干家所具有的高水平的专业技能、高度的职业道德以及忘我的职业奉献精神。

二、 知识结构方面具备开展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

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培养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科研后备人才,他们以认识客观世界、探究科学规律、丰富人类知识为己任,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研究成果侧重体现学术价值。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类型,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社会特定职业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以技术创新、开发研究为主。如果说学术性学位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的问题,那么技术创新和开发研究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侧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用”等问题,后者主要通过利用基础性研究的成果,创造和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体现知识的再创新价值,研究成果具有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 学科式体系与模块式体系的区别

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科研人员和学科专家为旨趣,培养这类研究生关键在于通过传授系统而完整的学科知识,实现对本学科领域知识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课程设置应该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进行构建,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四者按照一定比例组合成有层次、相关联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基础课等,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对研究生正确认识世界、养成科学素养和开阔视野非常有利;专业基础课涉及到与本学科联系更紧密的基础理论、方法学、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它们按一级学科范畴设置,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学科知识面;专业课是形成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核心课程,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对深化学科理论知识起着关键作用;少量的选修课是为了更好地丰富和拓宽学科知识。学科式课程体系可促进研究生学科知识结构纵向层面上的累积,达到从基础知识向专业知识渐进式发展的效果,对科学研究的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他们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同时更应是一流的实干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而不是以掌握某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模块式”体系对培养这类研究生非常有利。模块式课程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将某一专业应开设的课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所有模块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合成一个系统。“模块式”课程体系的优点在于:①有利于多学科课程的综合。一个模块可以由若干学科的内容组成,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横向联系,把不同学科之间并无直接关联的课程整合在一起,构成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培养。②体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增减,并不断引入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经验,引入最佳技能,使课程体系的变动具有相对灵活性。


四、递进式与综合性的区别

学术性学位承担着科学创新的责任,课程内容根据学科内在逻辑来设置,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者之间的课程结构体现层次性、衔接性和递进式,形成一种纵向深化为主的知识结构。对本学科的理论基础课程而言,呈现梯形结构,即本科生处于梯形底部,基础课程设置最宽广、厚实,博士生处于梯顶,基础课程设置逐渐缩小,深度逐渐加大;而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而言,呈倒梯形结构,博士生在梯形底部,学科专业知识最宽厚,是在硕士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硕士生在中间,是在本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通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纵向累积和层层深入,拓展研究生的科研思维,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要符合专业人士的职业需求,表现出多元综合的特性。首先,课程数量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授课和课堂训练为主,科学研究为辅助,课程数量往往多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课程量,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要求至少修满60学分,而教育类文理硕士只要求修满30学分;我国的MBA课程数量也多于一般的管理学硕士。其次,课程设置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专业较之普通职业的成熟性和先进性,在于专业人士具有比普通职业人员更高度的自律性、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和忘我的职业精神,这是社会对专业标准的要求和专业人士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性质所在。专业的这一特征要求专业学位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科学教育关注的是“教人做事”,要求研究生掌握人文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而人文教育更关注“做人”的基本准则,它是一种伦理文化,注重人的道德品质、高尚情操、奉献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专业标准所应具有的特性,要求专业学位课程设置除了重视科学教育,还要注重职业道德和人格养成的人文教育。

五、 创造性与创新性的区别

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科学接班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科学研究,并创造出“原创性”科研成果,这种成果是对前人的超越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努力为人类知识大厦添砖加瓦。“创造性”内涵概括起来体现为四方面:①开拓前人未涉及或未研究的学科前沿领域,提出新发现。②对所研究的新问题或老问题,提出新理论或新方法。③把一些零星的知识综合化或系统化,提出新观点或新思想。④运用或移植现有理论或方法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学术性学位论文对发展学术、科技具有重大贡献,一些研究成果甚至能够填补科学研究的空白。

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尽管都属于同一层次,但学术性学位论文要求做出创造性科研成果,而专业学位论文则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从创新程度而言,其学位论文不必像学术性学位论文那样注重原创性研究,而是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