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运营与创业>创业>文章页
基因梦工厂里那些年轻人:没上大学就做研究
字号:

时间: 2014-01-26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创业
曾经和乔布斯一起演讲的小天才Thomas Suarez今年还在读初中,现在他在名叫MakerBot的机器人创业公司研究3D打印机。而出生于1997年的邹奇奇,8岁出版了12万字故事集《飞扬的手指》轰动美国。

年轻人3

年轻人在华大能够直接 参 与 大 科 研 项 目 ,这让李俊桦很兴奋

造物始于造人

在加入华大之初,李英睿喜欢单打独斗,只管自己做课题。

汪建经常抓住他,敲打他说,搞大科学要有团队,要注意培养人!后来王俊也找到他,告诉他,“如果一件事你会做,就不应该再做了,只做你不会做的事情。”

李英睿慢慢理解了组织的意义,也理解了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跟打游戏一样,以前自己打,现在要指挥别人打!”这对他而言是个很大改变。在华大基因,年轻科学家常常很自然地走上管理岗位。无论怎么改变,这里是一个以学术文化为底蕴的机构,在学术上做出成绩的人,更容易服人。

2012年,华大科技成立之后,作为CEO的李英睿要代表华大科技面向一个复杂的社会,而不是只面向自己的团队。

在2012年之前,华大基因是一家民间研究院,2012年改组成立了一系列公司。自2007年在深圳民政局注册以来,华大基因研究院主要靠自身运营来维持运转。面向科研机构、制药公司、育种公司等的基因测序服务,是华大最主要现金流来源,年收入超10亿元,半数来自国外。2011年,当研究院规模越来越庞大,财务上的账越来越难算、运营上也出现不清楚地方时,汪建才考虑成立公司。“让学术的更学术,让商业的更商业”,华大基因研究院依旧保留,但是承担着学术研究职能;而华大集团以及下属一系列子公司,承担着商业职能。华大科技是华大集团系列子公司中商业模式最成熟的,主营业务就是原来的基因测序服务。

“其实早在2008年,我们就认识到,科学和产业不矛盾,因为它们在组织方式上是一样的。”李英睿说,大科学和大生产一样,深处都是要摆脱个人的依赖,转而成为对组织方式的依赖。他相信“一流的科学,必然是一流的产业。”但是从研究机构到商业组织,这个期间有很长的一个跨度,李英睿有切身感受。

“做商业就是要会balance(平衡)。”李英睿说,在研究院时可以跟合作方拍桌子,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但现在成立了公司,就要时刻想到客户,跟人搞好关系,而以前这些都不是重点。他认为,搞科学永远是要追求新东西,要“make diffirences”,而这跟商业的规则常常是相反的,这可能是华大将要临的最大挑战。

采访这天,他穿了一件天蓝色的麻布衬衫、西裤、皮鞋。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他有好几个商务接待。他常常穿着T恤衫、拖鞋来上班,不久前,他还刚刚在华大听了一场关于商务礼仪的讲座。

华大科技管理层基本和李英睿年龄差不多。“我们都是在一边干一边学。”他有点遗憾,自己发现了不少像赵柏闻一样的业务人才,但是还没有找到能“Hold住全场”的人。

他学会了看财务报表,经常要谈预算和现金流。对于他的智商来说,这些都不足为提。但他也需要时间成长。在很多人眼里,李英睿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关注人性了”。李自己并没有什么感觉,顶多是以前参加学术会多一点,现在是各种公司开会更多了。

在华大有一种氛围,就是“高人们”如何对年轻人点醒和敲打。

在李英睿之前,王俊更早完成了从科学家到管理者角色的转变,现在他是华大集团总裁。前不久,他找到李英睿说,你们科技服务做了半年,怎么连个错都没有犯!李英睿一想,是呀,不犯错说明没有创新呀,太成熟就不对了,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做转型。有一次,王俊又问他,你一天有多少时间花在未来上?李英睿一想,是呀,我天天处理这事那事,那可不就没戏了。他从中受益很多,“他们给你提供很多人生经验,敲打你,但是不干预你。”

在华大,三代领导人分工很清晰。以汪建为首的、50多岁的那帮人,主要管宏观战略。汪建给华大定的战略是民生为天,围绕民生问题谋发展,他不主张做纯粹为满足好奇心的理论研究。王俊作为集团CEO,第二代领导人,要保证华大所有项目组织有效实现目标。而李英睿们,80后的年轻人,就是这些目标具体实现者。王俊经常会参与业务讨论,目的是凝结目标,让大家业务互为呼应。“否则我们会比较散。”李英睿说。

2012年公司化运作之后,投资机构蜂拥而至,华大科技出让42%股权融资13.98亿。但投资者最感兴趣的是华大集团的另一家子公司——华大健康,它主要通过基因技术做产前诊断、宫颈癌筛查等医学服务。尽管只在少数城市有试点,2011年营收2000万元,2012年据称已达1.4亿元。

尹烨马上要调任华大健康CEO。他出生于1979年,也曾经是华大的学术明星,口才极佳,看上去比一般的科学家更具有社会性。在华大的13年里,他换了14个岗位,从学术到管理、市场、运营等几乎每个重要部门都干过。这是汪建们的有意为之,要知道,在华大,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机会。

黄秋丽 huangqiuli@iceo.com.cn

注:更多精彩报道,详见2014年《商业红宝书》,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有意与中国企业家网站的内容转载等业务合作者,请与市场部联系(电话:64921616-8657)。欢迎来天猫店(http://chinaentrepreneur.tmall.com/ )订阅《中国企业家》杂志,2014年全年征订,亦可跨年度订购,优惠进行中。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