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运营与创业>战略规划>文章页
蒙牛“补课”:连续并购能否“涅槃重生”?
字号:

时间: 2013-07-09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并购
急于重塑品牌形象的蒙牛连续发动四起并购合作,试图在下一波乳业整合大戏中占据先机,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其资金问题的关注。

政府推手

一位不愿具名的乳企高层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收购雅士利后,蒙牛在婴幼儿奶粉市场上的份额能得到大幅提升,从而缩小了其与伊利之间的差距。多家券商也表示乐观,瑞信估计,成功收购雅士利,明年会为蒙牛带来11%的销售贡献;摩根大通则预测,收购有助蒙牛明年盈利增加5%至7%。

也有乳品行业业内人士和分析师,对整合效果持观望态度。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告诉《中国企业家》,后期整合历来是行业内收购案的关键和难点,因为涉及产品同质化问题,一旦整合不合理,会直接影响收购案的预期效果。而蒙牛与雅士利未来的整合重点势必会集中在产品和渠道两方面。

蒙牛2

从中控室可以实时监控牧场的各个角落

蒙牛3

现代牧业的主要种牛为从国外引进的荷斯坦牛

连续的并购也让外界对蒙牛的资金问题颇为关注。2012年,蒙牛的利润只有12亿元,今年5月,它刚花费25亿元收购了现代牧业27%的股权。此次收购的所需资金从何而来?虽然蒙牛表示,将通过外部融资为交易提供资金,并获得了“非常优惠”。据知情者透露,其海外融资安排的利率(1年期票据的利率为1.6%)低于国内市场(年利率约3%-4%)的贷款利率。其财务顾问瑞银、汇丰及渣打,已经按照并购守则提供了现金确认函,但券商还是担心蒙牛由净现金公司变成净负债公司。花旗银行认为,若蒙牛取得雅士利90%股权,估计蒙牛的净负债比率将达到47%,要直至2015年才会下降至22%。

收购雅士利,势必会提升蒙牛的业绩,同时也改变了国内乳品企业在奶粉市场的座次,但收购对整个乳品行业的短期影响有限,依然是伊利、蒙牛、光明三足鼎立的态势。尽管进口奶粉也出现过诸如二聚氰胺等问题,但国产奶粉的问题频发,掩盖了进口产品的问题。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上,依然是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进口品牌占据近半市场。

反倒是政府推动下的奶粉行业重组,更可能改变行业的未来格局。5月16日,工信部印发了《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消费信心行动的方案》,要求对婴幼儿乳粉参照药品管理,并鼓励乳粉企业兼并重组。为兼并组合的企业优先提供资金支持,是此次“政府意志”的杀手锏。两年内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的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工信部的这一计划,意味着如蒙牛这样的乳业巨头,未来最有机会成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头牌。

大幕已经开启。与蒙牛公布收购雅士利同日,在工信部一主题活动上,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直接对台下企业说:“全国120多家婴幼儿乳制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都到场了,我提议今天作为相亲日。你们或是优势企业互补联合,或是跨区域联合,现在先恋爱,能结亲的赶快结亲。”

很快,市场上就传出了伊利洽购完达山和飞鹤的风声。尽管当事方采取了否认或回避态度,但人们的胃口已经被吊起,他们在等着下一个收购者浮出水面。知情人士指出,由于伊利和完达山等背后都有地方国资的背景,因此整合难度远远大于蒙牛对雅士利的并购。

实际上,在此前,工信部已多次强调国产乳业要强强联合,通过兼并重组提高国产奶粉的质量和信誉度。外界对政府的这一做法,也有质疑。财经评论员韦三水就指出,随着国家对乳业监管的日益严格和国产奶粉的萎靡不振,众多乳企的不安全感正在加剧。此番并购潮,将成为他们脱离这一泥潭的“良机”,将问题转嫁给“国家队”。但做大并不意味着“强”。工信部真正的职责应当是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定准入机制,这一工作做好了,国产奶粉的质量和信誉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全产业链思维

蒙牛收购雅士利,意在补齐产品线的短板,类似的举动还包括今年5月和达能的合作:达能分别与蒙牛及其大股东中粮成立合资公司。通过与中粮的合资公司,达能获得蒙牛4%的持股。若交易通过审核,达能中国的酸奶业务将与蒙牛酸奶业务合作,由双方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蒙牛控股持有80%股权,达能持股20%)专项从事酸奶生产及销售业务。

但对于信奉“全产业链”思维的中粮而言,如果不能在整条产业链上提高控制力,特别是加强对奶源的控制,重塑品牌之路仍如水中花镜中月。孙伊萍上任后,开始贯彻中粮全产业链的理念,推动改变蒙牛过去重市场营销、轻奶源建设的发展策略,开始抓奶源建设、质量管控、重新设计产品形象,试图与“老蒙牛”划清界限。在此背景下,占有优质奶源,成了蒙牛的首要任务之一。

中国市场上,原奶供给不足、优质奶源稀缺,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国信证券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液态奶产量及国内生产奶粉所需原奶量合计约为4360万吨,原奶供给缺口达360万吨。现在蒙牛乳业旗下高端产品特仑苏品牌的原奶供应,70%来自现代牧业,现代牧业的供应量占到蒙牛整个原奶需求量的15%。所以,蒙牛必须出手谋求控制权。

5月8日,蒙牛宣布与私募投资机构KKR、鼎晖投资达成协议,以现金31.752亿港元,收购二者分别持有的现代牧业20.44%股份和6.48%股份,增持后,蒙牛持有的中国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股份从原有的1%增至28%,成为现代牧业最大单一股东,增持的交易金额约为32亿港元。

其实,早在一年前,孙伊萍赴任之初,就曾表示,已经开始接触现代牧业,洽谈收购事宜。这项收购在一年后达成,且收购股份全部来源于投资者,足见以邓九强为首的现代牧业管理层的“不买账”。蒙牛一位高层告诉《中国企业家》,此次收购,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曾亲自出马与KKR的华裕能商谈,后者是现代牧业的董事会主席。

“对方预期比较高,中间变数也比较多。”孙伊萍向本刊解释了之所以收购股份全部来自投资机构的原因。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证实了孙的这一说法,“蒙牛表达了想要增持的意愿,中间接触过,也找人撮合过,但管理层觉得条件不合适。管理层不卖,不能阻碍投资者,他们也是基金要到期了,去年还一点都不想卖。”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一位接近现代牧业的业内人士指出,现代牧业就是奉行这一规则的个中高手。据其向《中国企业家》透露,在蒙牛增持现代牧业前,现代牧业曾主动找到伊利,要为后者供奶。“现代牧业很聪明,用这种方法搞得蒙牛很紧张,还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但是,高丽娜否认了现代牧业曾向伊利供奶的说法。她表示,找现代牧业想买原奶的企业不少,外面的收奶价比蒙牛略高。目前乳品企业都在建牧场,但这种做法速度比较慢。市场上对巴氏奶的需求在增高,做低温奶,对原奶的品质要求更高。“管理层对自己的价值评估很有信心,价值低了,是不愿意出售的。将来,如果他们出价达到预期,也可以出售,现在没有谈过再增持的事情。”

孙伊萍亦表示,如果现代牧业的产品有很好的消费者基础,应该让其继续存在。蒙牛增持现代牧业,看重的是对高端奶源数量和质量的掌控。关于奶价,也要市场化运作,“但是双方的沟通、协作会比以前好很多。”

然而,现代牧业并不甘于原奶供应商的单一身份,2011年8月,现代牧业创始人邓九强在安徽本埠市五河县成立秋实草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秋实草业),布局上游牧草种植,让蒙牛嗅到了现代牧业也要做全产业链的“危险信号”。就连竞争对手,都认为“蒙牛为它自己培养了一个竞争者”。

过去两年间,现代牧业共向秋实草业注资2124万元,持有秋实草业18%的股权。由此,用苜蓿地消耗牧场产生的沼液,再把苜蓿提供给牧场做饲料,现代牧业要让草场和牧场配套、并实现内部循环,从而解决一直困扰养殖企业的污染问题。

现在,高丽娜越发觉得草场和牧场结合很重要。面对山东、河南等几个地方政府希望现代牧业去投资的邀请,她都把牧场周边必须有可供种植的土地作为项目落地的先决条件,她说:“把牧场和草业放在一起,做成一个循环的产业链更重要。”

收购现代牧业,蒙牛也间接享有了秋实草业带来的好处,比如饲料成本的降低。但万头牧场存在的防疫风险,依然是“老蒙牛”留给孙伊萍和中粮的“不定时炸弹”。

挽回名誉并不容易。过去,一旦有食品品牌跟蒙牛产生实质关联,多半会被蒙牛“拖累”。在得知蒙牛收购雅士利后,许多消费者在网络上表示“雅士利也不能喝了”。显然,“涅槃重生”,难以一蹴而就。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