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品类战略不是吹泡泡
字号:

类别: 产品与品牌 时间: 2010-01-14 来源:新营销

标签:品牌战略

要指出的是,抢占品类而无属性,并不会赢得特别的优势,品类的成长依然缓慢。因为属性就是品类所代表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要素。要是王老吉只定位于成为凉茶的代表,而没有提出“防上火”的属性,凉茶绝不会像今天这样畅销,换句话说,大多数顾客买的不是凉茶,而是“防上火”。然而,不少营销人忽视了聚焦属性,这也是导致品类战略效果不彰的一个重要原因。

郎咸平的“6+1”理论与品牌观

本质上,品类战略与定位并无二致,它是“定位”概念的另一种表达。里斯先生在《品牌之源》中说,他们关于打造品牌的“创意和观点经过时间的历练,显得更加精炼和炉火纯青”。从定位到聚焦,再到分化和品类,显示出定位论发展的轨迹。

史先生看出了品类与定位的关系,因此说“绝不是一个定位就决定胜局”,那么该怎么办呢?他开出的药方是:“品牌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始终专注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价值链环节及其驱动力,才能形成核心优势,最终取得压倒性的竞争优势。”

关键价值链?这个概念与郎咸平先生提出的“产业链6+1”理论有着相同的逻辑,就是在想象中把竞争的关键环节延长,而无视在现实世界并不是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一样重要,如德鲁克所说:“领导者设立目标,分清优先次序,建立并维持这一标准。”如果没有定位,人们就无法取舍,也没有必要区分战略与战术了。

郎咸平先生指出,任何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软环节:1产品设计→2原料采购→3物流运输→4订单处理→5批发经营→6终端零售,是整条产业链中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环节。他鼓吹“产业链高效整合”是消费、出口和政府投资之后拉动中国经济的“第四驾马车”。可惜,由于忽略了“品牌”这个灵魂,这套理论在现实中并没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因为没有品牌,要打通这6个环节,企业常常是白耗力气,就是勉强整合了也难以获得预期的利润。对此,无数生产商都有切身的体会—要想让超市把自己的产品放在货架上一个好的位置,就必须额外支付一笔费用。而通过分化创新品类打造品牌,则这6个环节都会为企业调动,运作起来就事半功倍,比如一些品牌就是通过新产品(或新概念)而招商成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郎咸平先生说:“品牌的建立是产业链高效整合的结果,而不是企业成功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倒果为因。”实际上,“品牌的建立”与“产业链高效整合”是定位与配称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非“因”与“果”的关系。

尽管郎咸平先生对品牌战略持否定态度,但是他在进行所谓的“行业本质”研究时,却不得不向案例所揭示的现实低头。比如他提出“势能”是“手机行业的本质”,认为手机企业要进入高、中、低端三个市场才会有丰厚的利润,所以手机企业要储存“势能”:首先不断地往上爬,把品牌拉得高高的,打入高端市场后再进入低端市场;“势能”储备越多,日后进入市场时越容易成功。郎咸平先生在此恰恰是强调“品牌战略”、以打造高端品牌(拉高)为首要目的。

营销是实践的学问。如果你缺乏实践,那就要多学习营销史,从别人的实践中学习,千万不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到头来,吹破的是自己的泡泡!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