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12-16 来源:环球企业家

标签:品牌管理 金融危机

风光不再

离开1970年代巅峰的《花花公子》在此后的30多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更多的时间里,花花公子公司不得不在杂志的日渐萧条和各项业务的经营惨淡中挣扎和寻找新的出路。

随着海夫纳宣扬的性解放思想日益变得主流,在让《花花公子》斩获颇丰的同时也为新进者铺平了道路。成人杂志纷纷涌现,触角直接伸了向原本专属于《花花公子》的市场份额,并且这些竞争者是以一种更为开放和露骨的姿态。

鲍勃·古斯尼(Bob Guccione)1965年创办的Penthouse是其中最为成功的挑战者之一。Penthouse最初在英国的报刊亭售卖,1969年进军美国之后,在半年时间内,Penthouse凭借更大胆、更露骨的色情描写迅速在美国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在70年代曾达到每期500万份的发行量。拉里·弗林特(Larry Flynt)创办的Hustler则以粗俗为特色,他使用最淫秽的图片和文字意在从下层美国人而非中产阶级那里获取利润。尺度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曾为先驱的《花花公子》仍每期延续着几十年前的玩伴特写、专访、经典艺术介绍等内容以及软色情风格,与Penthouse、Hustler相比,显得过于保守。而与更温和、强调消遣娱乐的竞争者Maxim、FHM等相比,《花花公子》又显得太过中庸和陈旧。昔日的光环已经黯然,市场则面临更多对手的瓜分。

最传统的核心《花花公子》已不复往日的辉煌,高昂的运营成本让公司旗下的夜总会、赌场等业务入不敷出,如同过山车到达顶点之后的向下俯冲,花花公子需要新的动力来阻止下降的趋势。1988年,克里斯蒂·海夫纳接替她的父亲成为花花公子的总裁兼CEO。作为女流掌管这座专为男人打造的王国,重要的不是克里斯蒂带来了女权主义者的些许宽容,而是她将怎样挽救这列面临危机的列车。

克里斯蒂将这座由他父亲建造的王国带入更广阔的天地。1980年代初期,美国有线电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成人影视产业也借机迅速崛起,虽然花花公子早在60年代就在电视行业已有涉猎,克里斯蒂对花花公子频道进行拓展,购买Spice、Vivid等仅限于成年人付费收看的有线电视网,将其整合到花花公子的娱乐部门中,然而与杂志类似的软色情、倡导生活方式的定位,并未让其享受到电视业务带来的高利润。另一方面,她在1994年将《花花公子》搬上了互联网,成为第一本转向互联网的国际杂志,通过网络传播内容,不仅让杂志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力,也为花花公子带来了收益。

在拓宽领域的同时,克里斯蒂重新专注“兔耳”的品牌潜力,她放弃低端经营产品,将品牌授权定位于高端服装、配饰、雪茄、内衣等时尚消费品,从而让品牌授权的收益得到明显提升。

花花公子几乎要迎来克里斯蒂接手以来最美好的时光。但即便主动拥抱兴起的互联网,并从中获益,但互联网上便宜且便利的色情传播方式给杂志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它能够从中获得的利润。互联网的兴起让包括《花花公子》在内的传统成人杂志遭遇了最为强劲的对手。与互联网媒体对传统报业集团造成的冲击相比,《花花公子》面临更为严峻的困境,YouTube等视频分享网站也正在日益侵蚀成人影视和DVD市场。发行量与广告收入的下降让财务难有起色。

《花花公子》的竞争者们同样不能幸免。杂志销量下滑使古斯尼选择刊登更加低俗的图片,试图以此挽回正在流失的读者,但这一极端的定位不仅没有让Penthouse走出困境,反而受到书报发行商及主流出版业的反感,同时广告吸引力的丧失无疑雪上加霜,直接导致了杂志的财务危机,资不抵债的《阁楼》于2003年8月申请破产保护。太过露骨的内容对于成人杂志而言,从蜜糖变成了毒药。尽管互联网可以凭借越是露骨赢得越多的用户,但这并非传统成人杂志抵挡互联网色情的手段。

看起来事实再次证明了海夫纳坚持不把《花花公子》定位成一本纯粹色情杂志的高明之处,这至少避免了像Penthouse一样陷入绝境。但无论如何,随着《花花公子》56年前尝试着扇动蝴蝶的翅膀,它成功地推动了时代文化的变迁,历经浮沉后,世界早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唯有“兔女郎”尽受万千男人宠爱的美好年代。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