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面对经济危机 产品更新还是改造?
字号:

类别: 目标与创新 时间: 2009-10-10 来源:经理人网

标签:经济危机 创新

进军国内市场,是进行产品更新还是产品改造?

康乐集团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保健器械出口商,在2008年之前,康乐集团每年的出口额能轻易超过5000万美元,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和日本市场。集团总裁金大为因此成为市里的纳税大户,市委领导的座上宾,一项项荣誉也纷至沓来,“全市十大企业家之一”、“慈善之星”,等等。

经济危机不期而至。仿佛一夜间,欧美和日本市场对保健器械这类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锐减。2008年,康乐集团的出口额比2007年下降了近一半。进入2009年,海外需求进一步下降,致使康乐集团70%的产能闲置下来。

金大为遭遇了创业以来的首次“滑铁卢”。怎么办?

将重点转向国内市场,几乎成为金大为的惟一选择。但是,创业至今,金大为只做出口生意,对欧美和日本市场,他了如指掌,对国内市场却近乎一无所知。当初选择出口导向,一则因为海外市场对保健器械的需求较大,二则他很清楚,按订单制造再出口,远比自己开拓国内市场容易。形势大过天。眼下,深不可测的国内市场是他必须要攻下的一座堡垒。不然,他的企业就面临破产倒闭。

金大为首先派出了一支“精锐部队”勘察国内市场。一个月后,市场调研报告摆在了他的案头。国内市场让人欢喜让人忧。欢喜的是,调研人员发现,国内市场对保健器械的需求潜力巨大,且这个市场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前景无限美好。忧的是,国内消费者与国外消费者对保健器械的功能需求相去甚远,想在国内市场立住脚,康乐集团必须对产品线进行全面整改。

根据报告,市场营销人员给了金大为如下建议:“鉴于国内消费者对保健器械的需求趋向与国外消费者不同,公司要开发新的产品,来满足新的需求。”机械工程师出身的金大为对新产品研发流程非常在行,他脑子里马上算了一笔账:研发新产品,首先需要投入一笔资金用于研究设计新产品,然后需要花钱改造公司现有的自动化设备,这两个环节起码耗费半年的时间;制造新的产品意味着需要采购和储备更多的零部件,同时对工人进行新技术培训,这又是一笔巨额开支。“从事市场工作的人总是喜欢以自己业务方便来考虑,不断提出各种新产品的要求,却全然不顾品种更新必须投入的成本。”金大为暗想。

不研发和制造新的产品,如何进军需求迥异的国内市场呢?“改造已有产品,或许是个可行之策!”金大为心想。这样做,能大大节约设备更新和培训员工的投入,也能消化公司原有的零部件库存,而且产品上市速度也将大为提高。但存在的风险同样不容轻视:首先,由于产品并非完全按照国内消费者的普遍需求去制造,势必只能吸引部分消费者,销量必然打折扣,定价恐也上不去,利润将随之大为缩小。但金大为认为这样风险小。

金大为将自己的决定在集团管理层内公布后,响应者寡,反对者众。反对者的观点可概括为:国外市场风云莫测,很难说不会再有经济危机第二波,未来五六年国外需求都可能相当疲软;而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潜力无限,是未来集团发展的重点,假如不趁此时机痛定思痛,狠下决心转型升级,更新设备和技术,很可能就此被竞争对手占领先机,以后再想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就难上加难了。

金大为觉得反对派的意见并非没有道理。一贯很有主见的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点评一 转向前需三思

要进军“需求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只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是远远不够的。

金总裁在最终决策前需进一步调研,充分评估康乐的组织能力,慎思如下问题:

一思:如何定位并维护自己的品牌?出口导向型企业普遍没有自身的品牌,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贴的都是别人的牌子。客商的品牌是如何定位的,原本都不是康乐集团关心的。但是想要进入快速发展的国内市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些基本的产品、品牌定位问题不搞清楚,康乐集团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和谁、和哪些产品竞争。不同的品牌定位针对的是不同的消费群体,需要通过不同的媒体来宣传,会带给公司不同的成本压力。

二思:如何建设自己的销售渠道?康乐原有的外贸客户基本上都是大型的进口商、批发商、代理商,只要少数几个大客户的订单不出问题,公司整体的生产、销售就可以保持健康。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建设成本是巨大的。如果想进入零售终端,直接面对家庭消费者,超市卖场的进场费、年节费、促销费、新店开张费等等 “苛捐杂税”,将是一笔巨额的市场开拓费用。如果是面对专业健身中心开发的产品,建立一支专业的销售团队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