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封面秀>文章页
王银成:人保财险价值聚焦
字号:

时间: 2013-10-18 来源:《英才》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创新
作为内地金融机构海外上市第一股,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微博])自2003年底港交所上市起,就承受了投资者对其业绩增长的各种压力。

  作为内地金融机构海外上市第一股,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微博])自2003年底港交所上市起,就承受了投资者对其业绩增长的各种压力。

  尽管整个行业并不景气,但人保财险201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1156.36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净利润76.29亿元,同比增长16.8%,整体盈利情况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出乎意料的是,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王银成说,他并不那么在乎公司取得了多少利润。将保险回归本原,在为客户提供保障服务中创造价值,这才是他最看重的。

  但问题是,投资者会关心这个吗?

  也是自人保上市之时开始,王银成便以人保财险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的身份,多次亮相于人保财险业绩发布会。再加上担任人保财险总裁的五年来,见过的投资者,早已数不清了。

  王银成强调,如果管理理念与当期利益冲突时,宁可让投资者去用脚投票,“管理者和投资者的追求很难完全趋同,我要把该做的、正确的事做完。”

  这是一个并不容易去直接表述的态度,但从行业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去理解,这又是一个必须要摆在台面上的,尤其是在金融业大变革、大竞争的背景之下。

  那么,就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承担风险责任高达86万亿的人保财险而言,什么又是“该做的正确的事”呢?

  

  不再纠结

  “你能想象2012年人保财险承担了多少风险责任吗?86万亿,今年估计得超百万亿。”王银成对《英才》记者感慨道,如果人保财险没有被妥善经营,对于行业的打击甚至将是灾难性的。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人保财险的营业额从800多亿元,增长到了接近2000亿元,总资产规模则超过了3000亿元。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占据整个国内财险市场份额为35.3%,稳居行业龙头。

  来自海通国际的分析师认为,财险行业未来具备规模者将取得市场优势。理由是,保险行业是一个业务高度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行业,车险占据70% 的财险份额,但由于新车销售速度放缓以及保险承保盈利周期预计将见顶,财险行业在2013及2014年将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而大型保险公司由于具有规模优势,可以较好地控制成本,因而可能在下一轮的承保周期中胜出。

  不过,对于这个行业里的大块头而言,市场份额也并非其追求的第一目标。

  人保曾在“要效益还是要规模”之间纠结过很多年。几年的实践走下来,王银成却发现,规模和效益本来并不是需要纠结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干什么的;关于这一点,他的想法清晰而简单——既然叫“人民财产保险”,那么就应该要“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而保险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的保障问题。

  所以,在王银成看来,人保财险未来的发展还是要聚焦到功能或者说社会价值上,哪怕因此而丢掉一些市场份额。

  至于企业价值到底来自何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王银成认为,从绝对意义上讲,企业在内部做得再多也不能创造价值,只有连接客户,把所有努力转化成保单、转化成经济补偿功能的时候,才产生实际价值。这就要求企业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向外部,投向解决客户问题上。

  在他心中,只有做到“有良知、尽本分、重民生”这三条,才有可能是一个好企业。企业忘掉了自己的价值,去追求一些快钱,一些远离自己业务初衷的短期收益,市场形势一变就要傻眼了:“做太多短平快、急功近利的事,没有用。”

  为客户着想的同时,市场也没有亏待人保财险。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整体业务的确仍保持着较快增长,营业额达1156.36亿元,同比增长14.3%。

  

  不看市场脸色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中国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已是未来银行间竞争的共识,而保险业的费率市场化也将会是险企竞争的关键节点。

  2012年以来,财险行业的竞争一度引起监管部门注意。先是保监会对某险企无视监管法规恶性竞争亮出黄牌警告,一个月后,又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重拳整治财险业,矛头直指行业恶性竞争。

  小企业想做大,大公司要保份额。不惜代价抢规模,是各财险公司在对市场前景普遍担忧下采取的激进策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车险。

  “之前都是前线定价,卖保单的人面对客户的讲价,打个折吧?后台不说没人会知道,公司赚不赚钱也没关系,反正只要卖出去了就有提成。”王银成认为,这种状态不规范,在行业竞争加剧、赔付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人保财险开始强化价格刚性管控,在保险定价方面取得了更大主动。后台系统把保险产品价格锁死后,业务员只能按照既定价格进行交易,市场上的恶性竞争也就少了很多。

  除此之外,人保财险的收益结构也是一个让王银成颇为得意的地方。

  通常,财险企业的盈利由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但多数保险企业的利润主要是依靠投资收益,而承保的利润贡献普遍偏低。

  然而,据《英才》记者获得的一组行业数据显示,2008—2012年,保险企业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9%、6.4%、4.8%、3.5%和3.4%。由于重心偏向投资,也导致资本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着险企业绩的起落不定。

  “很多依赖投资的险企,相当于只有一条腿,被敲一棍子就没法走路了。我们呢,投资和承保互相补充,因此就算市场不好,我们也不会担心。”王银成告诉《英才》记者,人保财险在投资收益和承保利润两部分占比均衡,长期保持五五开,因此足以保证公司的安全。

  即便是在投资收益的获取上,相对于很多激进的险企投资风格,拥有近2400亿元投资资产规模的人保财险则更偏好购买国债、企业债、银行存款等固定收益产品。

  而在保险主业的收益方面,人保财险则在团体客户与个人客户、城乡客户之间、传统渠道与新渠道保费收入的比例上,都保持着相对均衡的比例。

  王银成也坦承,目前人保财险的车险业务占总业务的70%左右。不过,产品的均衡也是未来的第五个均衡目标——车险与非车险各占一半。

  用王银成的话说,做到了这几大均衡,就基本不会为什么突发的市场情况着急了。人保财险的管理已经基本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一点在他看来相当重要。

  

  不赚快钱

  话虽如此说,但王银成心理很明白,无论何时,产品都是第一位的,专业地做产品、做服务才是一个公司的方向。

  其实,人保财险不是没有过过苦日子。曾经公司做到800亿元规模的时候,忙活了一年结果却只有5000万的利润。

  那个时候,王银成在公司内部灌输他的“追求论”:要追求产品和服务是否被消费者认可,追求内控是不是严谨规范,追求效率够不够高,而不是追求现在赚不赚钱。

  王银成认为,如果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就会使险企很难聚焦,很难做出专业的产品和服务。

  现在,占据了行业三成多的人保财险实际上也无须通过“短平快”的业务,抢着做大规模了。况且在行业内很多企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人保财险这个2012年营业额接近2000亿元的巨无霸,仍能在今年上半年保持同比14.3%的增长。

  不过,即使是人保财险也不得不面对整个行业的一个窘境——这些年虽然公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非常旺盛,市场在迅速放大,险企提供的保险产品数量也很众多,但产品同质化严重,真正能匹配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实际上很少。

  除了通过创新做出差异化产品,对于体量巨大的人保财险来说,抓住趋势性的国家战略,亦是未来拓展成长空间的重要机会。

  “我们现在是中国保险市场中牌照最全的一家公司。”王银成告诉《英才》记者,作为国内最大的财险企业,人保财险一直将AIG等国际险企巨头视为对标对象。

  而现在,真正能够和AIG比肩的机会到了。

  就在2013年初,经中央政府批准,保监会向人保财险颁发了出口信用险牌照。曾经剥离出去的出口信用险业务,再次回到了人保财险,并且这是财险企业中唯一的出口信用险牌照。

  “现在,只有我们既可以做财产保险,又可以做出口信用保险。我们可以为大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无障碍的服务与支持,这是我们今年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王银成表示。

  “在为走出去的海外资产提供保障的同时,我们也将逐步在一些海外市场,开始建设我们的机构和人员。全球化发展的规划,实际上我们已经做了一些。”

  

  不立不破

  截至今年6月末,人保财险的总资产已达3174.83亿元。要管理如此巨大的资产规模,过去的管理方式显然需要大调整。

  而王银成在内部管理上动的“大手术”,第一刀就引起了业内的极高关注——“理赔垂直管理”。

  所谓“理赔垂直管理”,即理赔事业部改革,以加强理赔管理的集中度和独立性。国外的保险机构大多都采取此种模式,而国内的险企则从出生就习惯了把赔付的功能都放在基层的分支机构,难免影响理赔的客观性。

  原先理赔被放在所有的产品线和分公司,管理起来十分复杂。现在把理赔单独摘出来,无论是理赔的效率还是质量都得以提高了,未来流程的优化和授权体系的建设也因此能够实现。

  “这就形成了一种权利制约,让保险回归到经营的本质上来。”王银成告诉《英才》记者,此前,人保财险专门负责赔付的人员多达33000名。一项改革要牵扯到这么多人的利益,其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王银成还是成功的推动了人保财险理赔垂直管理的改革,而且并没有引发公司经营的大动荡。王将改革过程凝练成四个字——“不立不破”。

  “新的东西没有立起来,旧的东西照样运行,不要随便打破。否则你先破了还不知道从哪立起来,那不乱套了吗?等新的东西全部运行好了,再把旧的东西废掉,所以叫不立不破,同时要短期有效,长期有利。”

  王银成还坚定地“立”了一项:IT系统一定要自主化开发管理。

  金融系统的特点是机构网络多,涉及到的人员多,交易量大,IT的平台建设也成为金融企业未来竞争力的体现,因此IT系统的管控就成为很重要的一件事。会计专业出身、被称为“中国保险会计电算化第一人”的王银成,对此十分敏感。

  “在美国,像我们这么大体量的金融机构,总部的IT人员两三千人是正常的。”而国内金融机构普遍缺乏这种意识,通常选择了外包服务。人保财险的IT中心虽然是最近三年才建设成立,却有着后发优势,规避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IT系统出现的问题。比如,关于IT中心建设走哪条道路的论证,人保财险最终选择了计算能力很强的小型机群。

  “我们搞了这么大的中心,这几年硬件软件都没少投入,也根本没有感觉到太大压力。放到别的公司,这么大规模的计算机,一年不得投几十亿进去啊!” 王银成对这个结果相当自豪。

  另外,最近人保财险还成立了一个大数据委员会,正在和AIG的相关科学家进行相关交流。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以寻求发现未来的商业机会。在王银成看来,这些都是“大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内地金融机构海外上市第一股——王银成:“不能给后一任挖坑”

  上市的影响

  《英才》:作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金融机构,可能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有更深的感受。你接触过的投资者,他们最关注人保财险是什么?

  王银成:没上市的时候,我们讲的是土话,“简单赔付率”这种概念,恐怕只有自己听得懂。但是走到国际市场后,要把我们这样一家公司摆在全球投资者的面前,就必须用国际统一的商业语言去表述。国际商业语言是基于会计语言的,我们国家整个新的会计制度建立起来后,计量标准、准则的相通性都很高,所以现在就没什么大问题。

  另外,没有上市时,你不会有那种意识,公司赚钱不赚钱是财务的事,只有到了一年的最后才知道,翻过这一页又是新一年,数据就又扔在一边了。分支机构永远会给你讲一大堆理由,赚钱了挺好,没赚钱,脸红一阵就过去了。上市之后,一年要披露几次财务信息,你必须随时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英才》:投资者对于公司业绩的要求,会给经营者很大的压力吧?

  王银成:没错。但成熟的企业应该明白利润是干什么的。利润第一为了防风险,第二扩大再生产。这是德鲁克的理论,其整体思想是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走得更远。如果不懂这个,就会杀鸡取卵。

  平时不在基本问题上下功夫,到了年底插黑手,要求财务这么弄那么弄,这就像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的时候老想抄别人的。我们坚决不干这样的事。任何时候谁来接我的班,我心里坦坦荡荡,他接得踏踏实实,前一任不能给后一任挖坑。

  

  大的好处

  《英才》:这两年的市场竞争秩序状况,是否要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要好?

  王银成:你注意看,一方面市场的环境、监管的环境很重要;另一方面,就是市场上的主要主体,是不是能够真正地规范自己,能够带头规范,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但我们会比较有信心,因为现在我们不断规范内部的管理和运营,提升效率,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只要我们认真坚守我们的底线,市场容量这么大,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也做得过来。另外一方面,过去几年,我们自身在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方面,特别是在定价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英才》:在一个行业里一家公司就占了1/3还多的市场,你觉得有压力吗?

  王银成:现在市场上和我们同台竞争的有60多家公司。恐怕几年内陆陆续续还会有很多公司进来。在意外险、大病保险这些领域,财寿险都能做,这些领域和我们竞争的是120家公司。我们对应着的是这么大一个市场。赢得市场,我们主要靠产品和服务。

  《英才》:现在人保财险已经是全球单一品牌财险公司中仅次于AIG的大公司了,也拿到出口信用险的牌照了,是否有进一步国际化扩张的想法?

  王银成:有。

  

  创新不是自欺欺人

  《英才》:这两年金融机构的改革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大,包括人保财险内部也做了很多的调整,这些调整最初的源起是什么?

  王银成:为了解决专业和效率的问题,这是它的核心思想。在对于客户服务的本质上,还是要提高客户体验,提高我们的响应速度和能力。客户说我现在出事了,你多长时间能到?赔案多长时间能够处理完?处理是不是准确?这一系列专业的客户体验特别重要。

  《英才》:现在,金融机构都在大谈创新,但似乎真正的创新动力又不足,你怎么看?

  王银成:我是这么看,创新就是管理创新,或者内部的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当然,最终都是要服务于产品创新,它属于逻辑的起点。终点是能够支持产品的创新,如果这一套机制、模式不科学,会使未来的产品创新都流于形式,变成内部自娱自乐的游戏,而不能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百米赛跑的时候,谁都想跑第一,但是回过头来一定要问,你具备这样的能力吗?凭什么你可以跑得那么快呢?我认为搞管理就是这个道理。自身的素质是不是具备?如果我自身的管理体系做得足够好,规则都足够清晰,那我用不着天天管。内在的东西上去了,那结果就差不了,内在的东西上不去,空喊了很多口号也没有用。所以产品的创新一定要依赖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上不去,其他的创新都是骗人的。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