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运营与创业>市场观察>文章页
郝旭光:改变大学教育观念 真正尊重学生
字号:

时间: 2013-09-10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改革
从美国学校教室的设计看来,知识的传递是平面的,教师与学生的位置是平等的、自由和开放的。在大教室,学生坐的位置高于老师的位置,在这样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优势。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人们不再满足于知识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而是代之以“启发式”或“放羊式”的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美国能够产生那么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艺术家,而且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包揽了绝大多数的诺贝尔奖。尽管今天美国教育重方法而轻知识的倾向导致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业应试成绩平平,但中国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育扼杀了最聪明学生的创造性,让多数中等智力的学生按部就班地成长,尽管在知识掌握及国际竞赛方面中国的中学生总是处于领先地位。

如何发挥我们的教育优势,学习美国的教育理念,避免他们已经暴露出来的弊端,需要我们中国的教育者思考。我认为,首先应当从 “讲台”走下来,增加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行为,可能是目前最容易操作的。

在美国,老师们对学生要求很严,但非常尊重学生,在他们眼里,学生是客户。这个观念是否完全正确有待商榷,但尊重学生却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实际上,我们目前提高大学质量最容易的、也是最迫切的操作是,改变教育观念,真正尊重学生。

我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很多的比喻,单独的比喻都很难刻画出这种关系的本质,有人说学生是教师的产品,的有人说是教师的客户。有人说是教师的上帝,是教师的衣食父母,是教师的朋友,是教师的合作伙伴;二者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练与队员的关系,师傅与徒弟的关系,主人与随从的关系等。我的观点是,任何比喻都很难刻画这种关系,除了不是“上帝和衣食父母”和主人与随从这三条,其他的是但也不全是,而是这些关系的综合。总的说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既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要在更高层次上引导学生的需求,引领学生,培养学生。

尊重学生,要真正为学生着想,不要让考入大学的这些优秀学子失望:啊,原来期待已久的大学教育也和中学差不多耶!突出的差别不过是教室更大学生更多,但老师与学生却离得更远了。

尊重学生,要真正为学生着想,大学老师也应该警醒,我们时常批评中学阶段的教育,我们是否也在采用我们批评过的中学教育思想和理念:灌输加说教?老师们还要认识到自己可能的无知和偏见。

尊重学生,要真正为学生着想,就要研究“85”后、“90”后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点、接收知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乐在“学”中,享受学习;学习有幸福感。

尊重学生,要真正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见解,选择,尊重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尊重学生的智力和知识的重要方面,是相信学生能够为课堂贡献智慧,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相信学生能在智慧和学识方面会取得突破,学会从内心里自觉倾听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逻辑力,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激励学生,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常有成功的体验。

尊重学生,要真正为学生着想,教学的内容不要再附属于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这在目前还是比较好的),因为现在老师的研究越来越专业化,为了取得更高的学术成就,老师常常要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些专门的领域,现在是专业越发变窄而问题日益变宽,所以,一定要根据学科的发展和课程的要求来安排教学,而不能按照教师的研究兴趣来组织教学。

尊重学生,要真正为学生着想,教学的内容不要再因人设课了,教育不要再与现实脱节,不要再灌输那些没有用的知识了。学校“灌输”的那些所谓的知识,有一些是被社会抛弃的,好坏且不论,反正学生进入社会用不上。常常搞的学生有了知识没有了常识;有了文凭没有了文化。

如果不能真正尊重学生,不让学生参与,长此以往,失去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常常变成“五不二只的小文书”,不会思考、不会听课、不会读、不会写、不会表达而只会录音、只会记笔记的文书。

另外,强调“从教中学”,教师与学生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实现双赢。

但我还想说,尊重别人首先要从尊重自己做起,尊重是相互的。在美国的这些大学参观和考察期间,我没有见到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上网、窃窃私语、玩手机、玩电脑、随意进出教室、看英语(此处严格说是看与课程无关的英语,因为他们的学习材料本来就是英语)。大家积极参与、发言,同学们真的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和主体。当然,这些教室中所有的美国老师的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是无可挑剔的(关于美国人敬业的话题以后会论述)。笔者多年来多次与留学生和其他学者进行交流,他们结论与我的观察是一致的。而国内大教室的情况,我不说,你们“也懂的”。笔者五年前曾在人们公认的中国最顶尖的三个大学旁听过,所有的本科、研究生的课程,上面所说的睡觉、上网、玩手机、玩电脑、随意进出教室等所有现象全部存在。实事求是地说,在这些课堂上,大部分授课老师的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也是无可挑剔的。

老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尊重老师,与老师、学生尊重自己,与全社会所有人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劳动应该是并行的。

(“关于大学教学改革的思考”系列之一)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