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封面秀>文章页
《失恋33天》的SoLoMo营销
字号:

类别: 营销与市场管理 时间: 2012-03-14 来源:《新营销》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小成本片子:剧本是豆瓣上的连载小说,演员是非一线明星的文章和白百何,导演擅长拍摄电视剧……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怎么看都不是票房的金牌保证。

  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小成本片子:剧本是豆瓣上的连载小说,演员是非一线明星的文章和白百何,导演擅长拍摄电视剧……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怎么看都不是票房的金牌保证。非但如此,它居然将档期选择在国际大片围攻的2011年11月中旬,十足像一个懵懵懂懂闯进黑帮地盘的弱小男孩。然而,它一举打败了诸多国际大片,高奏凯歌。

  这是一场以小搏大的营销战役,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之外,还有一些纯粹是走运的因素,比如天时─毕竟6个1的“神棍节”100年才有一次。但是,作为营销人,更应该从中找到其可控的因素和营销逻辑。

  营销性价比

  将营销侧重于社会化媒体,在宣传推广的前期几乎没有在传统媒体上露面,对于《失恋33天》的推广团队来说,当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事实上,中国电影营销自从告别了20世纪末“海报+售票窗口”时代,就开始通过传统媒体进行炒作,投放广告,举办首映礼,召开明星见面会、新片推介会,进行网络推广,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电影营销模式。

  不可否认,这种电影营销模式至今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如果《失恋33天》是一部大制作的电影,投入几千万元,恐怕也会采用全媒体投放广告的路子,进行高空轰炸,最大化覆盖受众。

  推广团队成员之一,影行天下负责人张文伯认为,过去做影片传播和公关,一般是“把稿子发给报纸,把物料发给网站、电视台,管他们要位置,这是单向传播,有很多中间环节,要做大量的公关活动。”

  由于小成本电影的低营销预算,迫使《失恋33天》营销团队必须“不走寻常路”,不再单向传播,而是要提高营销精准度,追求营销性价比。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改变,营销的平台、形式和内容将随之发生变化,这决定了社会化媒体营销是趋势,但目前国内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遵循。《杜拉拉升职记》是初尝社会化媒体营销,《将爱》是以社会化媒体营销为辅,《失恋33天》则是以社会化媒体营销为主。”《失恋33天》营销推广团队的另一个成员─伟德福思的负责人陈肃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这个案例,因为性价比太高了,《失恋33天》是国内历史上国产片票房第六。”

  社会化媒体

  刚进行营销推广时,张文伯对《失恋33天》做了评估,评估的结果让他很为难:“剧本的可读性很强,但台词太多,总是晃范儿,感觉是在看电视剧剧本。导演在电视剧领域很有名,但是电影线的记者对他不熟。演员的情况也相仿,文章、白百何作为明星,话题性和关注度都不高。再加上这么少的投资,这么不新鲜的类型,还有一个从来没合作过的投资方……几乎没有一个是加分项,如果用我们常规的宣传套路做,基本可以预测到结果。”

  根据《失恋33天》的主题,影片在“神棍节”期间上映无疑是最佳时机。然后,再按照影片放映档期进行“倒推”,推广团队确定了落地活动、物料素材发布、艺人通告、常规稿件发布等工作。

  “制定推广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弄清楚目标消费者,而目标消费者与票房目标密切相关。片方最初的预期是票房2500万到3000万。”张文伯说。

  根据营销预算和票房目标,《失恋33天》必须精准营销,这就对传播渠道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上,目前电影的竞争就是传播渠道的竞争,只有电视、报纸、杂志大肆报道,以及在门户网站占有重要的位置,才有可能吸引电影院院线和大批观众。

  “小片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连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要位置,老拿‘合作’说事儿也不是个办法,毕竟媒体需要发行量、点击量,你的新闻放在那儿,就是不如人家的更扯眼球。”张文伯认为老是这么做等于拖媒体的后腿,“不符合互利互惠的原则”。

  因此,他们决定跳过传统媒体,借助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直接与目标消费者对话、互动,以更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他们圈定了两大受众群体─大学生和白领,选择的社会化传播渠道是新浪微博和人人网。

  SoLoMo

  2011年2月,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把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整合在一起,提出SoLoMo概念。

  陈肃和张文伯事后发现,《失恋33天》的营销推广居然与SoLoMo吻合。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