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财富观察>财经要闻>文章页
钟伟:房地产的混乱预期
字号:

类别: 金融服务业 时间: 2011-04-02 来源:《英才》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信贷
2011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进入了政策调控严厉、市场观望强烈、交易大幅萎缩的行业冰河期。那么,调控政策期满后市场将何去何从?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如何?这些混乱预期给市场带来了更为剧烈的波动,并导致该行业逐步从泡沫初期走向泡沫中期。

  2011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进入了政策调控严厉、市场观望强烈、交易大幅萎缩的行业冰河期。那么,调控政策期满后市场将何去何从?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如何?这些混乱预期给市场带来了更为剧烈的波动,并导致该行业逐步从泡沫初期走向泡沫中期。

  目前市场最令人担忧的,是预期紊乱。这使得地方政府、发展商和购房者均陷入焦虑。就“新国八条”来看,其大部分内容,在以前各次调控政策中已有体现,此次不同之处是信贷政策、限购措施,以及新近试点的房产税三项。

  信贷政策的调整包括对土地储备、开发贷款、购房贷款的全面收紧,贷款价格明显提高等。受到该项政策冲击最大的是地方政策,其次是购房者,然后是发展商。

  首先,越是基层政府的财政就越困难,对土地出让收益的依赖就越高。一些研究显示,土地出让收益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通常在30%-40%,地方可用财力中,“土地财政”是重要内容。

  其次,开发商目前的自有资金率高达50%,2010年开发商新购置土地仅4亿平米,耗资约1万亿元,信贷收紧促使房地产行业加速洗牌,一些中小发展商可能就此告别房地产行业另谋出路。

  第三,购房者运用按揭的比率越来越低,表明白领的首次置业需求、以及改善需求被市场快速挤出。

  所以,信贷收紧将导致商品房供求双向萎缩,商品房价格可能仍居高不下,并招致更严厉的后续金融调控。

  房产税目前正在重庆和上海试点。请注意,从房地产税转为房产税的微妙调整,反映出该税的立法基础的脆弱。一种涉及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公共决策,在一种不经民众广泛参与和讨论的情况下,秘密决策和施行,这种改革开放30多年来罕见的行为本身就缺乏程序正义。并且,该调控措施有可能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成为中长期政策。但是,该政策似乎对推动租金价格的明显上升更加有效,而不是房价的持续下降。可以想见,房产税带来的问题,比能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

  限购措施目前看来比较有效。基本照顾到了自用、改善和适当投资的需求,遏制了富裕阶层对房地产的纯粹投机需求,因此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民意基础,也使得富裕群体被限制在房地产市场之外,如能将限购措施规范内容、覆盖广泛,并作为中长期政策实施,其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必然深远。若此,估计每年被迫离开市场的购房资金可能在3000亿-5000亿元。但到目前为止,限购仍是短期措施,即在有限区域和少数城市实施的过渡型措施。

  综合房地产新政的上述三点关键新内容,其对供求双方的影响迥然相反。新政使发展商的行为趋于理性,其开发周期和资金回笼周期拉长,行业增长和利润率稳中有降;一线城市资金门槛和专业门槛较高的建筑综合体,以及二三线城市大体量分批次开发的住宅项目受到青睐。与此相较,购房者的行为趋于感性,有调控就地卧倒,调控稍松动立马冲锋的特征明显,例如2010年12月,估计售价涨幅超过10%,同时交易量超过2亿平米,令人叹为观止。按以往购房者对调控措施的反应模式,2011年7-8月,以及2012年初,如无新的加码调控,市场有可能数月间巨变。

  除调控新政之外,值得关注的另一事项是保障性住房的狂飙突进,它将加速凸显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被规范清理、在银行信贷不断收紧、在土地财政举步维艰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政策最直接冲击的不是商品房市场,而是地方债务包袱,如果短期内地方发债政策没有突破,中期内综合税制改革没有启动,那么保障性住房政策很可能成为用意良好的无本之木。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