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领导力>文章页
从处方药的流通看医改关键点
——访北京燃烽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向公伟总经理
字号:

类别: 管理环境 时间: 2010-12-07 来源:BNET 作者:周安利

关键字:改革 流通

今天医药市场按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来进行划分,而相应的管理也如此区分开来。伴随着处方药的市场流转,我们会看见医改中需要被触及的一些死穴。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中国药品市场重要的两个分类。处方药就是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医生开处方才能够使用的,而非处方药则可以直接通过药店甚至超市由消费者直接购买。非处方药市场对药品监管政策依赖相对较小,而处方药则不同,它的核心客户是中国数以百万的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的性质包括赢利性的和非营利性的。这其中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占据大多数,虽然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规模相对比较小,但是未来,营利性医疗机构会有一定的发展。

  可以说,一百万的医疗机构是现在医疗行业的主要市场。向公伟认为该市场的主要产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药品;二是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三是医用耗材。而药品在整个医疗市场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其他产品占百分之二三十。

  由于这个市场对政策的依赖较大,因此现在的医改方案对它的影响也会很大。向公伟表示,"首先必须清楚,所有的处方药品都是半成品,它们需要职业医生的操作,才能作用于消费者。而作为半成品,这个产品的决策机制,实际上是在医生,而不是在患者本人。也就是说,只有医生和这些产品相结合,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设备和耗材也是如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处方药的最终客户是医疗机构。"

  医疗产业链的要素

  按照向公伟的理解,医药的产业链主要分成三个环节:无论是医药器械、设备还是药品,都涉及到一是产品的研发生产环节,二是产品的流通环节,三是产品的消费环节,其中消费环节就是医疗机构。从医药产业链转型的整体来说,应该说每个环节都是医药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对于药品研发和生产企业,要和医疗机构产生直接交易,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任何行业市场都是其规律,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交易模式,逐步发展到现在市场管控下的交易模式。按照市场规律,市场一定存在流通。只有流通才能使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才能使产业链中的真正受益者--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产品,最优秀的服务以及最低廉的价格。"向公伟是如此定义流通在医药产业链中的地位。

  "在医药流通的整个过程中,有四条主线参与其中:一个是药品流通过程中商流的管控,一个是流通过程中物流的管控,一个是药物流通过程中资金流的管控,一个是药品流通过程中信息流的管控。将这四个流处理好,实际上也就实现了流通行业怎么帮助生产企业和下游医疗机构,实现利益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全行业的快速的发展。"

  目前国内药品中的处方药品,包括在医疗机构中使用的设备和耗材都是由国家管控,其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来统一管理的。在药品的价格上,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医疗机构都没有发言权。

  医疗改革的重点

  此次中国的医疗改革主要涉及五部分内容。现在阶段主要解决的是医药问题。原来我们国家是免费医疗,或者说全面医保,转化成现在市场经济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目的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我国的医改是分步骤实施的:第一步的关键是把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起来。从原来的以个体为单位的,转变成以国家为单位的医药支付体系。只有当这样的平台建起来,老百姓才不会受药品价格的影响,而是让该保障体系作为集中买单人,这样就可以稳定整个医疗市场的秩序。而该保障体系作为买单人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国家的财政问题。国家再将这个保障体系下建立的基本药物目录下的所有药品都监管起来,卫生部特意为基本药物目录建立了专门的部门,增强了对其的控制性。其次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而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针对群体,而后者针对个体。第三是医疗机构改革的试点。事实上,医疗机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情。现在的医疗机构不仅运营机制僵化,而且目标也不清晰。试想,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目标应该是完成它所在区域的公共卫生安全和医疗服务。而现在的医疗机构名义上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但实际又并非如此,因为他们属于差额补贴,也就是说医疗机构在完成政府制定的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的同时,得到的政府资助非常少,其为生存还需要通过最大限度的获取药品差价及医疗服务差价获得利润,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医疗机构更应该被考虑为营利性医疗机构。所以,现在医院的目标是混淆的,而且浪费严重,管理松懈。目前医疗机构的人事管理都在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如卫生厅局。医院人才不能流动,也就不能有效管理。因此医院经营的好坏,水平如何?对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而言,没有太多的压力。这次的医疗机构改革,就是希望将医疗机构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让医疗机构的目标定位明确。

  医药流通业的方向

  目前中国的医药产业有两个重要和明确的发展趋势,医药物流环节在整个医疗改革中,整合规模化是必然趋势。其次是整个行业对药品的知识产权要有足够的尊重,积极参与药品研发工作。这些就要求医药流通环节的企业加强参与医药流通的集中整合,争取产业的优势地位。

  对于集中整合也许能够理解,流通环节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凸显优势。而对于关注药品的知识产权,流通企业该如何参与其中呢?目前中国的医药生产历史相比国外企业上百年的历史来说,都比较短,生产的也大多属于仿制产品。而且医药行业也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向公伟认为,"中国在医药知识产权方面潜力最大的是中成药的研发。这也是中国的民族产业,未来有可能成为一枝独秀。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医药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的重要环节,其最清楚什么药品是市场上最需要的?什么药品价格是市场可以接受的?在药品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直接参与到药品选择定型中。"

  事实上,药品研发不能只考虑技术上的问题,是需要和市场进行有机结合的。而市场方面的问题也是医药流通性企业最擅长的,比如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价格制订、推广、服务销售等。而且在新的药品管理法里面,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就是分开管理的。

  中国的医疗改革刚刚开始,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口基数,也有着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可以说中国的医疗市场充满着机会,医疗产业链中的每个节点如何真正清楚国家医疗改革的方向,并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机会,在中国医疗市场都会大有作为的。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