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个人财富>文章页
华泰柏瑞基金风波始末
字号:

类别: 金融服务业 时间: 2010-08-09 来源:《投资者报》

关键字:基金

7月31日(周六)下午14点28分,《投资者报》记者及其他一些媒体记者同时收到一份标题为“华泰柏瑞陈国杰早该滚蛋了!”的邮件,署名是“华泰柏瑞(原友邦华泰)几位离职员工”。

齐亮强调:“分红一事并不是公司总经理陈国杰的权力,这需要股东示下。分红和总经理一点关系都没有。股东普遍认为公司还在成长期,因此这部分资金可用来开拓业务,还有就是为接下来我们准备4年的沪深300指数ETF产品做准备。”

匿名信同时称,陈国杰将华泰柏瑞设立时的1亿元注册资本花光,使得股东被迫追加了2亿元。

“不是这么回事,其实是为了新业务如QDII和专户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支持开发沪深300ETF新产品,以符合净资本的要求。因为在券商体系有净资本要求,所以股东但心会借用到基金公司来,而华泰柏瑞净资本不够。为了保障新业务开展,股东做了增资。”齐亮向记者进一步解释说。

让记者注意的是,匿名信对齐亮的内容仅提及了一两句话——“董事长公务繁忙,长期在北京,董事会里中外方股东董事均被陈国杰笼络多年,独立董事仅仅都是挂名而已,对公司真实情况都一无所知”。
“我每天都和总经理商量工作。基本每天,而且是24小时随时进行。作为董事长,不关心公司运作,怎么管?光看文件怎么工作?公司所有骨干员工,我都要定期面对面的交流。大概半年一轮,和核心员工面对面座谈一次,或者我去上海,或者他们到北京来。”齐亮透露,他通常会问骨干员工有什么想法,在工作上有何诉求。

“虽然我们是上海的基金公司,但员工大量的出差是往北京走的。所以我经常等着就行了,不用跑。”齐亮笑言:“他们都不是专门为我来,都有其他业务要办,但来了以后,我会请他们吃个饭交流下。”
匿名信中还指出,“陈国杰曾经长期呆在澳大利亚、香港,根本不懂真正的中文,这样在国内做事当然不可思议。给所有的员工发邮件时只能使用英文;所有的中文邮件或文章,尤其是较大篇幅的中文报告,只能一知半解;普通话表述吐字不清,跟员工、跟客户等等沟通的效果可想而知。”

此前,《投资者报》记者在与陈国杰交流时,也曾留意到其普通话不够流畅。当记者问及生长于东北的齐亮如何与陈国杰每日电话交流时,齐亮哈哈大笑,“我们用的是英文”。在他看来,陈国杰最近几年普通话进步不小,“邮件还是用英文写,就当是帮大家提高英语水平了。”

记者注意到,匿名信中还大量提及华泰柏瑞内部没有考核机制,

“怎么能没有,那还能叫公司吗?没有KPI(关键绩效指标法)能过得了关吗?所有员工打分、年终评级、发奖金都有完整的流程。没有怎么弄?”齐亮表示,连他本人每年都有考核,所有员工都需经过KPI。

下篇:改革导火索

平地难起惊雷。华泰柏瑞此次匿名信举报风波的来由又是什么?显然,始于去年底的一场改革是导火索

投研市场两条线改革

在齐亮看来,华泰柏瑞投资决策过程正常,没有违反程序的事情发生,也不存在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这在8月5日深夜华泰柏瑞发出的“以投资人利益为重处理危机”的声明中也着重进行了强调。

既然如此,为何还会有匿名举报行为,以致掀起如此大的轩然大波?

《投资者报》经过多方采访了解,注意到去年11月份是引发此次风波的一个关键时点。彼时,华泰柏瑞内部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内部,这被称为一场大的改革。

“投研以及市场人员调整,引发了一定的人员变动,我觉得这是引发这次事件的导火索。”齐亮一语中的向记者总结。

据记者了解,前任投资部总监梁丰在职的3年里,在投研方面实行的是“基金经理核心制”,通常是基金经理需要什么研究支持,研究部就提供相应的支持,但现在不是了,现在是研究驱动投资,将投研体系完全打通。
“传统的投研模式是突出基金经理的个性化,我们慢慢的在改变这种现状。所以今年以来我们的业绩比较稳定,没有大的波动,也没有更大的失误。”

《投资者报》记者查询Wind数据了解到,华泰柏瑞旗下基金经理自公司创立以来,共有3位发生离职。

一是华泰柏瑞盛世中国基金第一任基金经理李文杰,2007年5月31日辞职出国学习,并在海外一家大型主权基金从事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李文杰现已重返华泰柏瑞,任海外投资部总监;其二是最近半年多来发生的两起离职,分别是前投资部总监梁丰和华泰柏瑞盛世中国基金经理郭楷泽。

公开资料显示,梁丰2007年离任中信红利基金经理,4月加入华泰柏瑞前身——友邦华泰基金公司,7月接任友邦华泰盛世中国基金经理;郭楷泽2008年离任中信红利基金经理,5月加入友邦华泰,9月起与梁丰共管华泰柏瑞盛世中国基金。

2010年3月26日、5月25日,郭楷泽、梁丰先后离开华泰柏瑞。

“基金行业流动性很大,但与同行业相比,我们的人员流动比例最小。我们的‘老人’都在。”

据齐亮介绍,华泰柏瑞同时大刀阔斧的对市场条线进行了改革,市场负责人现已更换为从汇添富基金公司加盟而来的梁建萍。梁建萍的加盟,在匿名信中也多有涉及,被指深得陈国杰“厚爱”。

“陈国杰之前并不认识梁建萍,其实她是公司通过猎头公司招募过来的。应该说,公司每一步的人事调整,都是集体决议,并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与陈国杰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指出,“确实,梁建萍此前主要是做机构业务,业务面相对窄一些,但来之后,我们发现她工作的条理性、团队的管理上有明显优点。基金公司最难管理的是营销管理团队,要让营销人员统一风格不容易。慢慢的,经过在公司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大家一致同意,让她全面管理市场工作。”

根据华泰柏瑞的调整,目前该公司已将营销团队整合。过去,营销和市场是分开的业务,而现在合成一个大市场部门。“过去的问题是,发基金时,业绩不好时,就推诿是策划不到位等原因。现在没有了,一个人管理,流程更优化,考核也加强了。”

齐亮坦言,这种改革给员工的压力确实放大了,随之而来的,是矛盾也大了。

“整体来说,从去年11月开始,公司各条线的压力增大了;但压力加大后,我们也加强了对员工的职业设计、薪酬福利制度再安排再优化以及员工的忠诚度回报(如按在公司工作时间长短做细化)等。压力加大了,但没给员工什么希望,这样的公司做不好。所以我们这两条线都在走,完善了考核激励机制。”

从去年11月至今,时间已愈9个月。齐亮表示,调整还没有到位,公司仍处在调整之中。

不讳言业绩不佳历史

齐亮并不讳言华泰柏瑞最近几年业绩不理想的现实。

“我们公司发展不太好,感觉到压力很大。大批的客户是2007年大牛市进来的,虽然整个基金行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2007年规模膨胀太快,但这是我们一个致命的历史原因,因为我们80%的客户都是在上证综指位于6000点附近时进来的,他们都赔钱了。每年过春节我都很难过。”

Wind资讯数据证实了齐亮的说法。华泰柏瑞在2007年上半年基金总份额尚在108亿份,但到下半年,已迅速随着大牛市膨胀至221亿份。此后3年,该公司份额一直保持在200亿份之上,截至2010年上半年,总份额为228亿份。

在齐亮看来,2007年的经历是华泰柏瑞一个历史包袱,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解决。

“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很难有飞跃性的发展,而且主动管理型基金,要做到长期业绩好,是很难的。所以我们最近几年侧重于做一些指数化的ETF产品。未来沪深300指数ETE产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我们要做的是抓住大机会,才能做成一个有特色的基金公司。”

齐亮指出,作为行业60家基金公司中第48家成立者,想赶上华夏、南方、嘉实等行业巨头,照搬它们走过的路,不可能成功,也没有这种机会。只有差别化,找出自己的特色,未来才有机会。

“我们未来希望主动型股票基金产品与ETF指数化产品构成两翼。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我希望我们把两方面都做的好,一方面做指数化产品,因为我们这方面有优势,可以和别人竞争;另一方面,要稳定核心团队的人。”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发现,目前华泰柏瑞基金经理安排不太平衡,该公司现共管了8只基金,有6位基金经理,其中汪辉管理3只、沈涛管两只,这是否意味基金经理人手相对欠缺?

“我的后备人才还都没用。我们从研究员培养基金经理,从研究助理到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再到考察高级研究员各方面,进而成为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这条线路我们已经施行三年了,现在有些资深的研究员已经成为基金经理助理,可以作为基金经理的后备使用。”

经过此次不太小的风波,齐亮依然坚定着此前定下的目标——要打通投研,保持稳定、良好的业绩;同时,要实现大市场部门的构架优势,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上去。

“只要有较长一段时间赚钱,我就能把我们的历史包袱卸下来。通过我们投研的调整以及今年以来的实践,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统计,华泰柏瑞旗下各只基金自成立以来,业绩相比同期同类型成立的产品表现要差,大部分处于队尾,但今年上半年以来该公司业绩尚可。

在可比的233只股票型基金中,今年以来截至8月3日平均收益率为-12%。同期华泰柏瑞行业领先、华泰柏瑞价值增长、华泰柏瑞盛世中国分别取得-5.87%、-5.87%和-14.05%的收益率,位居233只基金中的第34、35和146名。

债券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也位居同类中上游,华泰柏瑞增利A、华泰柏瑞增利B在126只同类可比基金中,分居45和51名,收益率亦高于同类平均水平。
(本报实习记者占昕对此文亦有贡献)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