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吴勇男:丝宝日化“融合致远”
字号:

类别: 产品与品牌管理 时间: 2010-07-19 来源:《新营销》

标签:品牌战略 职业经理人

吴勇男至今记得2007年12月7日,作为并购后的丝宝日化的CEO在酒会上欢迎德国同事的心情: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后面,是不可预期的思维方式和挑战,自己抱着尝试的心态开始了融合之旅……

吴勇男至今记得2007年12月7日,作为并购后的丝宝日化的CEO在酒会上欢迎德国同事的心情: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后面,是不可预期的思维方式和挑战,自己抱着尝试的心态开始了融合之旅……

时间转眼到了2010年。民族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合作屡见不鲜,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并购案中大约有20%取得了成功。失败的案例在合并后的3年内都已定型。用吴勇男的话说:“在过去的3年里我们取得了初步融合的成绩。”

“丝宝日化的增长速度只有比市场更快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德国拜尔斯道夫董事长旷世同在2009年年初来到中国时对丝宝日化提出的要求。

如今看来,尽管并购后的几年丝宝日化和吴勇男本人尽量低调,但丝宝日化的业绩即使是在金融危机肆虐时,也在拜尔斯道夫所有的子公司中以及同行业名列前茅。

成绩的背后,是丝宝日化在成功交割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不断为融合拜尔斯道夫百年经验、大胆变革而付出的努力。

狂放之外的耐心

1983年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吴勇男留在了学校,一边教学,一边做着学生工作。那是中国崇尚政治的年代,每一个有为青年都想走向仕途,吴勇男也曾带着这个梦想深入乡镇,挂职锻炼。

1992年,在下海经商的宣传导向下,在崇尚下海经商的浪潮推动下,吴勇男放弃铁饭碗来到丝宝日化,时间一闪就是18年。

吴勇男在丝宝日化的经历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在实习期,他的实习报告得到了梁亮胜先生的赏识;1993年出任浙江省首席代表,一年半后负责华东地区的业务;1995年开始掌管经营总公司,负责全国销售业务。从业务员到总经理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回到总公司的时候还不到30岁。

日化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前有跨国公司气势压人,后有新晋品牌虎视眈眈,用吴勇男的话说,必须“永远充满好奇心、保持热情”。

而吴勇男从来都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文人骨子里的桀骜与不羁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成为丝宝日化CEO之前,吴勇男做了3年品牌总监。他追求时尚,穿个性服装,玩热气球,玩皮划艇,不断挑战自我。外在形式的改变,在他看来能够激发灵感与创意。吴勇男自己改装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拆掉消音器,时不时开出去放松一下,无论开到哪里,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车”。

“我想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年轻,保持时尚。”B型射手座猎奇、热情的性格在他身上表露无遗。

但是在与德国日化公司拜尔斯道夫合作的三年里,天性好动、喜欢新奇事物的吴勇男耐性提高了许多。“与拜尔斯道夫的融合一直在挑战我的耐性,中德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思维方式经常让我们出现意见分歧。现在我们更多地是倾听和理解,用对方听得懂的逻辑组织语言,让他们能够明确理解我们的想法。这是我们度过刚开始的3年融合期的最重要的感触。”

吴勇男给《新营销》记者举了两个例子。舒蕾品牌于2009年推出了“蚕丝精华”和“夜间修护”两大系列概念,其过程就有很多故事。

首先西方和中国人洗头的习惯不同,西方人习惯早上洗头,而中国人习惯晚上洗头。吴勇男和他的团队首先要让德国同事明白,中国人“需要‘夜间修护’这个产品”。

到了“蚕丝精华”,问题就更复杂了。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里,“蚕丝精华”就像“维生素”一样,不仅仅是一种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产品的效果— “蚕丝般顺滑”。但德国同事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他们能理解其成分,但是很难把蚕丝精华和头发顺滑联系起来,只有中国文化里才有对蚕丝丝质顺滑的理解。

文化的隔阂、沟通的障碍着实让吴勇男面临新的挑战,好在他找到了双方沟通的平衡点。他开玩笑说:“还好我年纪渐长,如果在10年前,我还没有这样的沟通能力。”

继续走下去的理由

在与拜尔斯道夫合并后,丝宝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丝宝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日化领域再走10年、20年乃至 100年的理由。

“我们团队达成的共识是,我们绝对不能和国际竞争对手走完全一样的路。如果走和它们一样的路,那就肯定没路可走,而我们过去15年就是因为没有和他们走一样的路才走到今天的。在中国,在未来5~10年时间里,日化品牌有很大的差异空间,可以走不同的路。我们需要找一条适合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路,包括产品概念、新产品研发以及渠道运营。”

“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我们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真正形成中国创造的产品,也就是说一定要满足中国消费者以及中国文化的需求,产品要有中国的民族文化风格,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市场上走得更远;第二,我们根植在中国,必须弄清楚中国营销渠道的特点。”吴勇男强调说。

“从中国的护肤品或者日化用品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就是着眼本土的研发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接受了。这一点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市场很接近:二战以后,美国品牌、欧洲品牌控制了日本市场,但到了七八十年代,立足于日本本土研发的品牌基本上夺回了市场。我觉得未来5~10年中国日化行业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基于本土研发的背景,基于对本土消费者的洞察和了解,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未来在市场上一定会有所作为。”吴勇男认为,这正是丝宝日化的机会。

在丝宝日化过去的扩张史上,其“终端营销”的渠道策略得到了市场认可。目前,丝宝日化在全国已建立起渗透到一、二、三级市场的营销网络,加上九大经营片区和52个联络处,其规模化的分销队伍构成了强大的渠道管理和服务体系。

但是随着竞争对手纷纷效仿,丝宝日化承受着渠道创新压力。“未来5年终端优势丝宝日化还是要继续强化的。虽然刚开始做时竞争对手断定我们活不长,但是现在他们也意识到终端的力量。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如何真正了解中国渠道的发展,洞察消费终端个人对渠道的驱动力到底在什么地方。”

吴勇男举了一个很有趣却很实在的例子:在一个村子的小卖部卖洗发水,哪个品牌卖得好完全取决于店主。即便是面对国际品牌,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店主说那个好,消费者完全会听从店主的推荐,因为这是亲戚朋友的推荐,而不会单纯相信广告宣传。

“在这些方面,还是中国本土企业和经销商理解得更深刻。我们更亲近消费者,也更占有渠道—我们比国际竞争对手更本土化,比本土竞争对手更国际化,这是我们的优势。往这个方向走,既能够照顾品牌的力量,又能照顾终端的分销渠道。这个可能会是我们未来选择的一条路,是一种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日化专营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演变成为终端渠道、流通渠道之外的第三大渠道。对此,吴勇男说:“未来中国新的渠道非常重要。我们从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它有独特的店面形式,通过互动的体验服务卖产品,店员帮消费者做头发,卖定型产品,建立会员制。这是一个新的渠道,也是我们未来互动营销的发展方向。”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