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价格屠夫”格兰仕的尴尬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3-31 来源:《英才》

标签:战略管理

在广交会第二天,梁昭贤召开紧急会议,制订加大开拓亚非拉市场的计划。

对于一直赖以生存的欧美市场,“只能积极进攻”,为此,梁昭贤出了一步险棋,即“红字亏损”也要接单。

“不是要规模化,而是必须规模化”。他直言。

对于借助规模成本优势,在微波炉领域发迹的格兰仕,此刻仍旧延续了老路径:通过全面接单、取得综合成本优势来掌控和扩张市场。

梁昭贤告诉《英才》记者,如果一个订单经过评审出现亏损,与制造该产品相关的所有部门要分别制订成本计划,一方面通过期货和现货组合、远期、中期和近期订单价格的锁定,控制采购成本;一方面从生产模具、冲压、注塑、组装等环节上考虑怎么运用新材料来降低损耗、怎么用新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考虑是否能自主创新把附加值做高,比如多卖0.5美元。

在2009年底,格兰仕实现出口整体增长12%,其中,金融危机最深重的北美市场出口同比增长56%,在欧洲同比增长30%。

跨不过的坎

“不是卖不上去价格,而是大家都过分关注低价,忽略了中高端的表现。”

“如果你把所有风险都看成危险,而看不到危机中的机遇,这才是最大的风险”,梁昭贤称。但是,对于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格兰仕而言,梁昭贤必将背负着诸多期待,也将承受诸多痛苦。

曾经,格兰仕被冠以“价格屠夫”,而遭来同行间不少骂名。借助超大的生产规模和价格战,用低成本、低价格将竞争对手一一挤出微波炉制造业,在一部分同行和分析师看来,未必是光彩的发家史。同样,仰仗价格战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工厂后,子承父业的梁昭贤,也不能回避微波炉市场不足6%的低利润率。 “我们是苦行僧”,梁昭贤也坦言。

“国内家电企业中,利润率最高点出现在格力、美的等空调行业中”,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称。2000年开始发力空调行业的梁昭贤也正是认识到这点,然而,再次举起“价格屠刀”的格兰仕,在空调行业,同样身陷“规模大增,利润微涨”的尴尬境地。

梁昭贤多次坦言,在空调市场曾经走过不少弯路、对国内市场的复杂程度估计不足。截至目前,格兰仕空调仍旧在国内第四、第五名的座次上徘徊,位居格力、美的和海尔之后。不过,借助过往海外渠道优势,格兰仕已成为空调出口前三。但是,“海外卖价上,一直提不高,品牌形象不支持高定价”,刘步尘直言,对于从O E M和贴牌起家的格兰仕而言,在海外市场很难获得高端品牌的附加值,而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也使得议价权变得微乎其微。

“不是卖不上去价格,而是大家都过分关注低价,忽略了中高端的表现”。梁昭贤称,格兰仕也有高中低端策略,高端注重体现前瞻性技术、中端体现性价比,低端则低价到没有人敢竞争。

然而,中国家电企业,相比世界家电产业百年巨头西门子、GE和伊莱克斯等知名品牌,技术创新一直是一个跨不过去的坎,即使对于海尔、T C L等国际化先行者,也望尘莫及。

与此同时,一些国内家电企业,即便是通过并购、上市成就了国际化品牌形象,但更多的停留在营销层面,并未带来实业技术的更新换代。

“我们不排斥上市,但是目前不用通过上市来融资,银行给的68亿元贷款,我们一年连零头都用不完,而上市是否能成为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条件?”格兰仕市场部部长申银凤称,公司更注重务实的积累海外资源:通过多年来引进海外生产线,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实物融资,也积累到不少质量管理经验。

目前,格兰仕研发投入占产值5%,但是,相对韩国企业动辄20%的投入,中国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显然不足。“有人说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去制造化,这话是本末倒置,去了制造化还靠什么制造?中国人都去搞研发?”梁昭贤质疑。

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首先保持规模上的增速,再去谈技术创新。“金融危机中我们要过生死关,2010年要过发展关。”梁昭贤称,要在继续扩大规模、保持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全白色家电系列。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