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运营管理> 文章页
公益工场
字号:

类别: 管理环境 时间: 2010-02-23 来源:《环球企业家》

标签:社会责任 公益 商业模式

一次,时任联想大中华区总裁的陈绍鹏提议,像很多跨国公司那样把慈善基金的一部分用于公益创投,来孵化一些公益组织步入正轨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近十年来,中国的民间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社科院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登记注册的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已有41.4万个,以非正式登记的方式存在的草根公益组织大约75.9万个,此外还有约25万没有任何登记的组织。它们在承载着超过1000万人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随时有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而逐渐消亡的危险。尤其在中国,没有财团和大企业支持的草根公益组织,在燃尽了创始人的一腔热情之后往往举步维艰。于是,给这些NGO组织提供一个平台,用创投的方式支持它们,不失为一个解决企业公益困境的好方式。

2007年开展公益创投当年,联想就用选拔的方式资助了16家公益组织,这是公益创投模式首次在中国的运行,这些组织迅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并得到与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的合作机会,慢慢寻找到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事实上拿到的钱是次要的,关键是学习如何使我们这些民间组织也能像优秀的企业一样健康运转。”“公益家”参赛选手宁夫对《环球企业家》说。

索要“回报”的善举

对于联想而言,公益创投是一个双赢的项目。联想很早之前就开始关注创业项目,并在公司内部设有由其创始人柳传志亲自跟进的“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对未来有志于创业的人才进行教学和培训。而自公益创投开展以来,“联想之星”也为参与团队的创始人预留了几个培训名额。这一方面是在输出联想的管理模式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则在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培养项目。“我们更长远的想法是,联想控股之后可以跟进,在一些有良好商业模式的项目上给予投资,扶持他们发展壮大。”杜建华说。

当公益组织也开始走自行造血的创业之路时,便远比仅仅解决一个暂时性的社会问题要求更高。

首先,它需要能够在多如牛毛的类似组织中吸引外界的注意,从而获得更多支持;其次,并不是救助多少个人之后,一个组织的公益使命就完成了,它还要有详细的发展框架和后续计划;最后,组织能否像企业一样,找到商业模式运作下去。长远来看,坐等捐赠并不是一个积极可行的方法—种种一切,正如同任何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业企业所要做的一样。

在采访中,杜建华反复强调“公益创业一定要盈利”。而这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捐钱之外,它们的创新能力。联想青年公益创投项目十强之一团队“由你联盟”是由海外华人留学生主办的针对贫困山区助学的机构,该组织的特点是通过建立社交网站来获得网络虚拟交易费、广告费等盈利收入维持机构运转。目前其已在多个贫困山区建立扶孤助学会,委托银行提供小额贷款支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完成学业。而另一个赢得联想高层赞许的项目Cycan(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组织),作为一个已发展了近四年的公益组织,对于如何使组织存活下去的基础运作已经了然于胸,他们几期关于高校能耗管理的调研报告在北京高校中获得认可。“我们之后要考虑的,是把它做成一个长期的咨询项目,并收取一定的咨询费用,用于组织的运营和管理。”其创始人周灯林对《环球企业家》说。事实上,周的思考恰恰说明了正处在探索时期的公益创业者们的两个普遍困惑:一个救助他人的公益组织怎样依靠自我存活,以及找到盈利途径后如何做到不以盈利为目的。

同样,作为新生事物的公益创投,也处在探索中,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中国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还尚未可知。长远来看,把商业上的创投概念引入公益组织是个新趋势,然而诸如如何把握商业尺度等后续面临的问题也不可视而不见。“从联想的角度来说,我们只是为小型公益组织提供一个绿色通道,让他们也有渠道为投资者所看见。”杜建华说,“至少,这让大家想办法用更创新的方式去做公益,颠覆原先捐赠与被捐赠的老路子。”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