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李开复:创新要先打破“零和思维”
字号:

类别: 目标与创新 时间: 2010-02-20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创新

“不要让员工整天把心思都花在担心上。如果受固于零和思维,只想把别人比下去,那就没有希望了。我们重视的不仅仅是创新,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如果没有沟通,不知道员工的苦闷,员工就难以产生创新的激情与灵感,只会认为公司一边剥削劳力,一边鼓励零和竞争,因而降低团队合作”

编者按:

近日,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个人博客上,选载了其新书《世界因你不同》中的《如何对老板说“不”》章节,就团队管理与创新的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李开复指出,团队战斗力的精神基础是打破“零和思维”,要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相信,彼此不是博弈与竞争的关系。李开复认为,领导要担负起这种责任,与员工充分沟通,并了解员工的苦闷。只有在尊重、融洽的氛围下,放下思想负担的员工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迸发激情与灵感,从而推动企业创新。

以下为李开复观点原文:

“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30年的中国人,你到底在文化方面是更倾向于美国,还是更倾向于中国?”很多媒体喜欢问我这个问题。

1999年之前,我的回答总是:我是一个多文化背景的科学家,因此我能够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但是,回到中国后,我才发现,自己对这一点其实过于自信了。

1999年1月31日,刘挺来希格玛面试的时候,是从哈尔滨坐火车来的,他很优秀,最终得到了微软的offer。后来有人悄悄告诉我说:刘挺认为,研究院说他们既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火车,其实潜台词就是让大家坐火车,这样节省费用。

“啊!这不可能吧?”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美国长大的我习惯了直截了当的表达。我说既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火车,意思是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作选择。

我发现,由于大家的成长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我有时候无法洞悉员工的内心世界,我感到很急迫,我不希望大家拐弯抹角,而是有话直说。

因此,刘挺进入研究院工作时,我特意把他找来谈心。解开了刘挺的心结,但是,这不等于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我发现,在中国,大家习惯了做老板要你做的事情,没有对老板说“不”的习惯。

一个下午,我召集研究院所有员工到“指南厅”开会。首先,我请凌小宁介绍一下在微软美国多年体验的文化,他在白板上写下了一个让员工诧异的题目——如何对老板说“不”。

“你有权力说‘是’或者‘不’。我们中国人总是以为,我是为老板工作的,所以总是想,老板会怎样想。其实,你做事情不是为你的老板,而是为你的公司。你拥有这个项目,你就拥有权力。你应该相信,在你自己的领域里,你比老板懂得多,比开复懂得多,开复也不是万能的……”

接下来,我跟大家敞开心扉,先讲了“火车票与飞机票”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个研究机构,开诚布公是那么重要。

我说:“这件小事让我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大家的想法,对很多问题也没有解释清楚,这让我感到很内疚。如果过去,我没有更好地了解大家的想法,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都可以做到开诚布公地交谈。我希望,你们能把研究院当成你们的家,把研究院的同事当成你们的家人!”说完了,我期待地看着大家。

这时,一位副研究员站起来,鼓足勇气说:“开复,作为‘副研究员’,我们总是担心两年以后能否转正,根本无心作研究!你知道吗,现在‘正研’和‘副研’ 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鸿沟,我们甚至认为我们和‘正研’不是一家人。”

听到这里,我条件反射般地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我理解大家会有这种顾虑,但是你要想留在微软,就不要想后路。”

很明显,大家对我的“公关回答”很不满意。一名副研究员接着说,“开复,你的道理是对的。但这又是经理立场,用中国人的话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想想,我们是名校毕业的博士生,给微软做‘临时工’,也不知道有没有前途。请为我们想想,好吗?”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