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领导力>文章页
袁岳:世界中心感与换位思考
字号:

类别: 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 2010-02-06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人才 换位思考
今天中国的很多问题不只在济困,更要在发展中寻求新的解法,如果新华都基金会成为在推动科普领域的大型基金,或者是在推动中国培养和造就全球化人才的富布赖特式的基金也许更有创意,至少在我看来就是新华都不做,其他的公益基金会也应该可以做这样的推动考虑——中国的全球化质量实在需要太多具有换位思考意识与能力的新全球化人才了。

我们即将展开一个在印度的大型咨询项目,我很兴奋,正如2007年开展的对于非洲的研究项目一样。而你知道么,在这类研究中,最有意思的是体会中心感的改变——你去到另一个社会,人们讲究与作为标准的东西与我们中国社会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而你需要去明白、了解甚至接受。我们当初说那些美国或者日本公司不尊重我们中国人,如果我们现在还坚持中国中心感,你同样会被当地社会的人民批评。这其实不难理解,我们习惯了中国放在中间的世界地图,但是如果到了其他很多国家,他们的世界地图我们就可能看不习惯,因为在那个地图上他们的国家多数也是在中间的,不管是多么小,而世界的其他地方则完全不在我们熟悉的位置上,甚至根本找不到,那个时候中国人似乎觉得这就是一张变态的地图——地图没有变态,而是我们很多人静态太多,对于世界的其他部位了解太少,而只有单一的出于中国角度的感受与理解。在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时候还好,当我们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时候,那种简单的自我为中心的感觉就很容易被理解为帝国主义与霸权主义,正如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民对美国的看法一样。

在这个意义上,屁股决定脑袋,我们坐的位置决定了我们的看法。用自然主义的角度来说,明白了这一点也没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处在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听天由命是不够的。我们在全球购买资源、推销产品、交易技术、发展友谊、交流文化,需要更多的体会与理解全球其他地方人的角度与感受。中国有的是人,但是却很少有人理解非洲的国别差异;很少有真正的欧洲国别专家;很少有人对拉丁美洲的国家文化有投入;很少有年轻的东南亚专家;而中亚、南亚、东欧、中东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个概念;在那么大的一个世界上,我们在中国堆着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但是中国公司在世界其他地方发展的一个重要困难是找不到可以派往那个地方的经理人才——很少欧美以外地区的留学生与实习生,很少有对世界其他地方文化有理解与热爱的中国人才,我们的中心感让我们拉大了与世界的心理距离与成本差距。今天是多了很多去那些地方的游客与贸易商贩,但是对那些地方有了解、有理解、有文化洞察力的人才还是不多。虽然很多国人对于中国的自豪感加强了,但这时某些奇怪的现象又出现了——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其他地方的人在没有接触现在的中国人与中国机构的时候反而比接触以后的好感还要强一些。这值得我们反省。

我们最近一期《头脑风暴》节目做了关于公益基金的定位的讨论,在说到新华都基金的时候,唐骏说了一堆他们要做希望学校的想法,还要学习盖茨基金会关注公共卫生的做法,当然这样的做法没错。但是我要说,今天中国的很多问题不只在济困,更要在发展中寻求新的解法,如果新华都基金会成为在推动科普领域的大型基金,或者是在推动中国培养和造就全球化人才的富布赖特式的基金也许更有创意,至少在我看来就是新华都不做,其他的公益基金会也应该可以做这样的推动考虑——中国的全球化质量实在需要太多具有换位思考意识与能力的新全球化人才了。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