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班组文化管理的化育工具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0-01-05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标签:自我管理型团队 高效团队

  开发出了班组文化,如何化育?

  89mc.com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规划中,首先将化育人的最基础工具――案例,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扎实的铺垫,将案例管理法的精髓通过课堂上实战案例的制作练习、发布、讨论和最终点评,传授给每一位班组长,让他们在自己亲身的习学过程中,感悟案例的化育力量,并将这种有效而长期的方法,带回到自己的班组管理过程中,让其巨大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来真正激活班组的每一名成员。

  案例培训法是以实践为师的方法,是苏格拉底、孔子、毛泽东等人在管理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在美国是哈佛、西点、欧洲商学院、剑桥等知名学府最离不开的教学模式。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案例就是化育文化的工具。

  用案例化育文化的基本原理就是用故事去说事、去说人、去说理的基本方法,是以事说理、以事说故事,以故事讲理念、讲思想、讲哲学、讲文化。案例背后是人性,案例是重塑人性的方法,案例是化育文化的最有效的工具。

  那么,案例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具体的应用。苏格拉底最早用产婆术的方法,就是助产士的技术,就是帮助别人生孩子的工作,他的母亲就是助产士,他发现自己的学问原来是他妈妈教的,为什么呢?在培训的时候,在带队伍的时候,让大家产生能力、产生思想,不是你教的,而是你启发的,怎么启发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你给他讲个故事,让他去思考,让他去判断分析总结提升,然后把内在的东西反应出来形成思维、形成模式,原来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助产士行为模式,最好的领导就是这个模式。班组长要走到岗位上成为员工成果的接生婆,员工思想的接生婆,员工能力提升的接生婆,领导者要甘愿如此,是员工要产生而不是班组长要产生,这是基本原理。

  毛泽东教育人民无私奉献,他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批示:向雷锋同志学习。用一个个小案例,小故事去说道理。这就是大领导。高水平的东西都是简单的,是可以化育到民间的,所以大师之道就是简单之道,简易之道就是案例法。

  怎么让你的下属成为精英?开办案例学校,将你的管理工作会变成案例会故事会,天天讲故事,天天讲案例,潜移默化之间他们就成精英了。

  班组成员在听故事、讲故事、解决故事问题的时候,价值观就会被重组、思维方式也会被重组,人从不愿意听到愿意听、到去讲,从拒绝接受到价值实现到自我释放再到自我价值认同,形成一个心理转换的历程,案例化育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这么一个历程,转换心智的历程。

  作为一个管理者,就要学会用案例这一工具去沟通,去阐释,去给员工讲事,去解决问题,化育文化。

  1. 班组文化案例的开发

  如何开发班组文化案例?习学。

  将工作中容易出错的事描述出来,写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一点小事,这就是我们说的习学。

  将学的东西迅速付诸于实践,将产生价值实现的快感,学习是以理论为师,习学是以实践为师,学习很难知行合一,就是用案例去学习,去化育文化。

  习学的方式就是做中学,基于行而学,用案例去学习,用工作塑造人,用案例化育文化,以实践案例提问,在提问中思考,习学是人类的专有特征,为什么呢?尼采曾说过:“其实,人类因思考而诞生”。还有一句话:“绝大多数的人宁愿去死也不愿去想。”所以人的惰性就是不去思考,我们怎么才能思考呢?我们为什么不去想呢?不敢想、不会想、不能想,不反思,怎么才能反思呢?论语有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还有一句话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时时学习,事事学习,人人是老师,事事是案例,时时反省,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肯定的:能!我们从现在就要做到这一点,将论语的真理变成我们的行为。

  2. 用案例化育文化

  学习是对班组成员人生(工作)使命和职业发展的持续管理模式,是对员工的内在动力不断给养,用案例化育文化是对学习人本性的引领,是对学习自发性的培育,是对学习自主性的调动。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贯穿于企业的技术、管理、组织和文化之中,而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卓越的班组中,不但要有卓越的班组长,更要有一批优秀的班员。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可以花费金钱引进,但高素质的班员队伍是买不来的,而这恰恰又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班组是培育人才、激励人才最重要、最直接的阵地,也是每一个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基础,而用案例化育文化,是班组培育人才、激励人才的最有效的手段。

  用案例化育文化,就是用案例传达文化,提高班组队伍素质,更快、更好地适应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最终实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人的最主要的需求之一就是发展,案例为班组成员的学习提供了素材支持与保障,每个班组成员都能够通过它在认识与能力上有快速的增长,而且它的速度是其他学习方法的数倍。

  用案例化育文化———人人是老师,事事是案例,时时都学习,天天都进步,管理即培训,培训即管理。

  下面我们以小吴班长为例,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利用案例来实现文化化育的目标的?

  我们先看一下发生在小吴班上的某周周学习例会中的一份录音资料(东莞移动用的是电话录音,即记录每位话务员的业务电话,小吴班长每周都会从这些录音资料中挑选出一些片段来作为业务学习的资料)

  录音片段:

  A-话务员 B-客户

  A: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B:我想取消这个号码,不用了(GSM号码)

  A:先生,您好,请问您因什么原因取消这个号码?

  B:话费太贵了!

  A:先生,您好!您一般每月消费在多少钱左右?

  B:大概500-600元。

  A:请问您一般在哪里使用手机?

  B:一般在东莞,偶尔省内漫游。

  A:先生,那根据您的消费使用情况,您可以使用我公司的268新商旅套餐,在东莞接听免费,省内接听1000分钟免费。这样可以为您节省到差不多一半的话费。

  B:这样啊!

  A:先生,这个套餐还赠中文秘书等功能,对于您来讲是一项非常超值的套餐。

  B:好,那您帮我开通吧。

  A:好的,我现在帮您开通,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小吴班长为什么会保存这份录音资料?

  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是的,这只是一个很平常又很具有代表性的业务电话,但是为什么小吴班长会把这种录音资料拿出来作为周学习会的内容呢?

  这虽然是一件我们班组成员每天都要做的小事,却也是体现班组成员的职业素质的一把标尺,是最好的向实践学习的机会。

  小吴班长将案例拿出来,让全班学员分析其中的问题,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那么这份录音就成了其班组的学习素材。参加案例讨论的每一位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那么这些班组成员就成了培训师,这次讨论也就成了一场实战培训,那么案例的当事人理所当然地也就成了一名培训师,是因为这次培训的教材是他进行创作的。这种实战的案例,有着能超过一万本书所能教授的理论知识,能对班组成员的实战能力起到提升的作用。

  这种培训的素材都是来源于工作中的优秀事迹,以及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它是以实践为师,以角色为师,以问题为师,以标杆为师,以同仁为师的的具体实践化训练。

  通过这样的训练,班组成员的务实能力、思维能力将全面基于实践需要而形成。

  在小吴班长的班里,每天都有像这样的周讨论学习会,而且他们在每天班后会上也都会进行类似的案例学习,因此他们的班组成员都养成了这样的一种习惯,每个人在工作中碰到了什么难题,大家都会在休息时间(东莞移动规定,员工每工作两个小时要有一次休息时间)进行沟通。小吴班长认为遇到的问题马上解决才是最高效的,对员工的提升也是最好的,这样一段时间下来,班里的每位员工都感觉到每天都会进步很多。

  那么案例在这种学习会中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将工作中的案例变成培训案例,用工作中的案例化育文化,收获的将是全体班组成员实战能力的提高。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