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蒙三省,位居中国煤炭产量前三甲,然而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发展路径,或将使三省的煤炭产业乃至地方经济驶向不同的未来
从1949年的267万吨,到2008年的6.56亿吨,59年间,山西产煤逾百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山西,堪称中国的煤老大。山西的经济增长80%也依赖于煤产业,然而,丰产的煤炭没有带来山西经济的兴盛。
9月21日,夜。车到距离太原三小时的昔阳县城。县城中心的道路竟也是坑坑洼洼,凹处还是一潭泥水,干燥处已是尘土飞扬。县城有限的出租车是清一色的3万元左右的长安之星。灯火暗淡的小县城,却也偶有灯火通明、形似天安门的壮观建筑。出租车司机说,“那是煤老板建的俱乐部。”昔阳县并非煤老板暴富而经济总体落后的山西贫困县城的孤例。
与山西产煤量等量齐观的是山西层出不穷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2006年,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一资深媒体记者,竟三次与被称“铁面”的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山西“狭路相逢”。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从于幼军到孟学农再到出身大同矿务局的王君,山西的主政者们一直努力求解。
早在上世纪末,山西全省共办理了采矿登记的各类煤矿5831座,其中,43%为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2004年山西全省关闭了4000多座非法煤矿,并将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彻底淘汰,试图遏制频发的矿难。两年后,山西又开始淘汰关闭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这是山西省的第一次强制整合,整合主体是年产达到30万吨以上的煤矿。
2009年4月,《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到2011年,山西全省煤炭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00座,企业产年不得低于300万吨,单井年产不低于90万吨。国家曾提出的煤炭资源整合后的最低规模标准是: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单井年产不得低于30万吨。这次,山西一下把产能门槛提高到国家标准的3倍,同时,强化了国有化的思路,兼并主体企业指定为山西省省属的五家大矿务局,后又增加两家并无多少煤炭生产管理经验的煤炭经销经营企业: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和山西省煤炭进出口集团。
“前面我兼并重组几个煤矿,都完全是市场化操作的,但这一次我被兼并重组,却完全是强制的。中国的东西,要么一窝蜂,要么一刀切。”已然骤富的山西煤老板,在自家颇有旧时晋商深宅大院味道的、不对外营业的宾馆里对着《中国企业家》记者感慨。9月末,山西的煤老板们心事曲折,一忽儿也想和媒体说说他们的困扰,一忽儿又对自己表达了不满很是懊悔。
2009年上半年,山西只有近1/4的煤矿生产。与煤矿相似,在山西煤炭产业链下游,煤化工也未能充分发展。山西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上半年GDP负增长的省份。
只是限制性的行政法规,却没有真正从实际地质、自然条件制定技术条例,能否让山西煤矿从此走向安全生产、再现中国煤炭行业排头兵的昔日辉煌?《中国企业家》在赴山西的采访中,煤炭业的部分从业者对此存疑。
与山西的强制整合不一样,陕西正在进行中的煤炭行业的整合,几乎完全是市场化的整合。10月10日,晚10点,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周末,孙喜民还坐在单位会议室里。孙是陕西省属国有煤矿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集团经营部经理。国庆前,他刚刚进行完一个兼并重组,国庆后,另一个兼并重组项目又要开始。“创新理念,加大与民营企业合作力度”,已是陕煤集团的战略之一。然而,饶是如此辛苦的工作,其实从2006年开始,三年多的时间里,孙喜民,最终谈成的也就10余个项目,而涉及煤矿兼并重组只有3个。
陕煤集团,由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省内十个重点煤炭生产开发单位组建)与陕西三个大型煤化工企业,在2004年初重组而成。与山西五大矿务局格局不同,陕煤集团,成为陕西省属的、一枝独秀的国有煤炭资源平台。
如今,陕西的煤炭资源,陕煤集团、地方煤矿和神华各占1/3。“陕西的整合不像山西。山西整合明确了整合主体,陕西设想是陕煤集团来做,(却)没有明确说。我们这边整合都是市场整合,谈判,交易……山西是不给它们不行。” 陕煤集团宣传部杜平给公司在陕西整合的“大不易”做了注解。“我们参与的整合,一般来说要控股。还有几个正在谈的……主要是价格,煤老板希望(的价格)是按照自己的煤按现在的价卖了值多少钱。对我们来说成本太高。”
“山西要关年产60万吨(以下)的矿的时候,陕西10万吨(以下)的矿都不关。”陕西煤化企业负责人赫来春,向《中国企业家》记者慨叹,在陕西,对煤炭业,政府没有那么多政令。相对山西煤矿,陕西(包括内蒙)煤矿煤层浅,瓦斯少,出安全事故也少。因此,相对山西政府的政令频出,陕西政府秉持的几乎是“治煤炭若烹小鲜”态度。
不过,虽然政府并没有强制性的政策出台,陕西的煤老板们,却受到山西政令的触动,开始主动缴械。陕西黄河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保平,主动把煤矿资产减持到只占企业总资产的10%。陕煤化集团董事长华炜在与煤老板们的不断谈判后,也渐渐被陕西一众民营煤老板所认可,“是个企业家。”甚至有人不无夸张地说,“陕煤救了陕西的煤老板。”
陕西煤炭资源“承东启西”,主要分布在陕北的榆林和陕中的渭南、咸阳一带,尤其是榆林,与内蒙鄂尔多斯、山西大同等连成一片,成为中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陕西对于煤炭业的未来,应有乐观的理由。只是,陕西目前还面临着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2008年,陕西铁路运输煤炭9600万吨,运力缺口达5000万吨。业内人士预计,到2010年,该省煤炭产量将达到3亿吨,铁路运力不足将导致外运受限,给煤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严重影响。
与山西、陕西都在进行中的兼并重组不同,内蒙古煤炭业的发展,又是另一番情形。
“内蒙古的限小建大、兼并重组已经进行过了,现在并不像山西风起云涌的,很平静,没什么大起伏。”伊泰集团办公室负责人在电话那头,试图打消记者到内蒙了解煤炭业兼并重组的想法。
内蒙古也有风起云涌的往昔。早在2004年,内蒙古专门召开了全区重点煤炭企业的改革发展座谈会,确立了20家大型煤炭企业作为重点支持的骨干企业。第二年,加大对小煤矿关闭的力度,一年半多的时间全区关闭小煤矿812处,地方煤矿由1310处压缩到500处以内。
2007年6月,全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现场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时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李毅中提出,交流推广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各地整顿关闭、规范资源整合、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这一场整合,只是煤炭行业内的事,完全没有引起普遍性的社会性关注。原因:内蒙古煤老板,行事相对低调。人们更爱用在“煤老板”前的定语是“山西”,而不是“内蒙古”。同时,内蒙古作为一方诸侯,极例外的没有自己自治区的区属国有煤炭企业。参与内蒙古“限小建大”势力划分的既有中国煤炭大佬神华集团旗下的神东煤炭有限公司,也有伊泰集团、伊东煤炭集团等内蒙古本土民营煤炭企业。后者,现在虽然在规模上还远不如前者,却已经能够在煤制油等煤化领域向前者叫板。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原煤产量完成28577万吨,首次超过山西,一跃为中国煤炭业的带头大哥。
中国的新兴“煤都”鄂尔多斯市,即位于内蒙古西南部,以长城为界,与山西、陕西接壤,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伊克昭盟撤盟建市为鄂尔多斯市。这个新兴的城市正好赶上了中国煤矿兴旺的好时节。
“资源诅咒”(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在鄂尔多斯似乎并不灵验。若非土地宽广,视野开阔,那些售价超过7000元/平方米的漂亮商品楼,足以使人产生错觉,以为处身于珠三角的某个城市。初秋,在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中国企业家》记者甚至遍寻不着四星级以下的宾馆。
就在内蒙古成为煤炭产业的带头大哥后,政府还是没有停止努力和探索,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通过挂牌招标、拍卖方式取得的煤炭矿权”的规定,内蒙古放开了进入煤炭资源市场的门槛,有利于吸引煤炭业投资。“新建的井工、露天煤炭开发项目煤炭就地转化率均要达到50%以上”的规定,将会延长内蒙古煤炭经济的产业链条。同时,人们对内蒙古寄予厚望,“经过市场化配置后的煤炭资源,将是产权归属清晰的非公共资源。”
除了政策利好外,内蒙古6条铁路施工进入尾声,32个铁路项目同时建设、24个铁路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随着运输问题的解决,包括鄂尔多斯在内的整个内蒙古的煤炭经营者们,或将结束长达数十年“以运定产”的梦魇。
“煤炭、天然气、煤化工、新能源”,将引导煤都鄂尔多斯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地方政府标榜鄂尔多斯为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机会之都”。
11年前,原煤炭工业部撤销。7年前,国家经贸委被发改委取而代之,经贸委麾下的煤炭工业局亦被撤销。从此,在发改委的大政方针之下,煤炭行业实际已被各省诸侯分而治之。
晋、陕、蒙三省,煤炭三国演义,酣战犹热,谁是未来的王者,却似乎已略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