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吴晓灵:呼吁央行独立性的“百灵鸟”
字号:

类别: 管理环境 时间: 2009-09-22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宏观经济管理

  

吴晓灵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作为前央行副行长,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女士,现在几乎成了唯一一个对货币政策提出独立异见的有影响力的官方背景人士。

  对于颇受关注的货币政策取向问题,近日吴晓灵表示,只要央行M2广义货币供应量目标不变,央行调控流动性的行为就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股市不应把央行调控行为的变化作为波动理由。鉴于今年M2的增长目标为17%,而此前连续6月M2增速保持在25%以上的情况,如果按照吴晓灵的建议,央行势必应在目前的基础上大幅收紧货币供应,改变流动性过度宽松的状态。

  吴晓灵进一步指出,与发行央票等公开市场操作相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调控流动性的更有效手段,应给予央行调控银行头寸的自主性。由于近期市场已开始出现了央行将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吴晓灵此番直言,可能将被市场视为央行在为今后一段时间提升准备金率的行为而“吹风”。

  货币政策运行对市场运行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吴晓灵曾担任央行副行长,市场人士通常都对她的讲话给予重视,希望以此来观察央行货币政策的动向。不过此时,吴晓灵发出的声音,却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基调有所差异。此前,为了缓和市场的紧张情绪,巩固投资者来之不易的信心,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政府高层多次“喊话”,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因而要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17日,央行副行长苏宁也表示,央行“下半年至明年都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此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近期的调控思路仍然是要将“保增长”放在第一位,而此时便开始紧缩货币政策,显然是无益于实现这一政策目标。在货币政策独立性方面,中国央行显然要差于美欧同行,国内控制价格的任务让位于保证经济增长的情况也更容易出现。也就是说,虽然出于控制通胀风险,目前央行应适度收紧流动性;但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缺失,却只能使得宽松的货币状态仍会得以持续。

  在我们看来,考虑到目前处于人大官员的超脱位置上,吴晓灵的表态,其实是站在央行拥有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基础上,来表达央行官员在“应该做什么”上的真实想法——央行的特殊位置和作用,决定了央行现任官员不方便直接了当地对货币政策表达观点。

  吴晓灵对货币政策的看法相当连贯。今年5月份,全国商业银行都在为基建项目拼命融资的时候,吴晓灵便表示,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关注以及中央的警惕和重视。7月下旬,在货币政策微调已开始之时,吴晓灵表示,上半年货币信贷执行情况偏离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为今后经济调整埋下了隐患,而未来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央行将要启动的手段。这被市场视为在为央行政策的微调“站岗”。8月末,在一轮温和的货币政策微调已暂告一段落之时,吴晓灵表示,上半年的贷款增长让人担忧,这可能会使中国经济面临长期的通胀压力。9月初,吴晓灵再度表示,长期贷款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投放货币,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显然,央行现在已经处于两难状态。

  从上述公开表态中可以看出,吴晓灵谈论的都是通胀风险、银行坏账和货币紧缩,而这些都应是央行货币政策应该首先考量的对象。但由于央行目前缺乏货币政策独立性,“控通胀”就要让位于“保增长”,因而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也一直不能如吴女士所愿,货币流动性直到目前也一直非常宽松——广义货币M2增速连续6个月位于25%以上就是明证。

  安邦从年初以来就呼吁,货币流动性已过于宽松,货币政策应尽早适度调整,以真正回归“适度宽松”;否则,未来一轮大通胀将很难避免。这样的呼吁,与吴女士的一贯表态有不谋而合之处。不过,呼吁归呼吁,对企业家和投资者来说,只谈“应该怎么样”的价值不大,现实中“将会怎样”才更有意义。就此而言,吴晓灵的表态对投资的参考性并不大。“保增长”之下的货币政策,今后一段不短的时间内仍很难改变宽松状态。如此看来,吴晓灵关于央行货币政策的中性、客观的呼吁,就像一只孤独“百灵鸟”的鸣叫。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