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运营管理> 文章页
胡八一:信念驱动成功
字号:

类别: 管理技能 时间: 2009-06-15 来源:1

标签:

  ――摘自《才富·封面人物》(07年第1、2期合刊)文

  人物档案

  胡八一,国内著名人力资源管理“落地派”专家,法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任香港柏明顿管理咨询高级合伙人,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广州公司总经理、首席人力资源顾问。曾任松下电器人事处处长,杜邦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多次荣获“全国十大培训师”、“全国十大杰出咨询师”等荣誉。

  2005年的时候,西部地区贵阳市的一家企业引起了广州柏明顿管理咨询公司老总胡八一的兴趣。这家企业是做精密检测仪器的,是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内仅存的一家国有企业。胡八一在和这家企业老总接触的过程中,这位国企老总的一番话彻底打动了他:“希望借助于你们顾问公司的智慧,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上去。我们有信心把这家民族企业做起来,把国外的竞争对手赶出去!”胡当场表态:“这个项目,我先不和你谈钱,我亲自带队来做,一定要做好,做成功!”结果仅一年多时间,企业的管理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产品和市场也大有起色,“神六飞船”、三峡大坝等国家尖端工程都用上了这家企业的检测仪器。由于这家企业的崛起,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同类国外产品的价格被迫下降了近300%,而由这家企业生产的同类中国产品价格却上升了180%,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个案例在多种场合被胡八一所津津乐道,虽然企业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智慧和功劳,但其中有他的一份参与和努力,这让他收获了莫大的成就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民族企业成长,而且能亲眼看到它打败国外的企业,这非常过瘾,这种成就感远不是赚了多少钱所能比拟的。”胡在谈起这种感觉时依然显得非常兴奋和陶醉,这时候他完全不像个行走在管理咨询领域里的商人,仿佛又回到了“书生意气”的学生时代。

  胡八一在大学期间攻读的是国际政治、国际法。踌躇满志的他不想当科学家,更不懂什么是企业家,一心只想着“从政报国”。他的这一理想缘于在孩提时代父亲对他的启蒙教育。有着深厚文史修养的父亲在胡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给他讲岳飞、杨家将、张居正、薛仁贵等历史传奇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忠臣良将,精忠报国”的理想种子。而随着他明晓事理,发现正直而又有学问的父亲在“文革”中遭受了不公正待遇,更加坚定了他“做个好官,造福于民”的志向。虽然后来毕业分配未能步入政坛,并彻底地走到了体制外进入外企工作,直至创办管理咨询公司,但“报效国家”的信念一直没有熄灭在人生的风雨中,并溶入血液,潜藏于心,成为他一直秉持的价值观,驱动着他的人生和事业走向不断迈向成功。

  胡八一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地道的商人,他坚信“钱是为我而服务,不是我为钱而服务”,因此“赚钱”不是他做管理咨询的终极目标,“实际上,从我个人的收入来看,绝大部分是来自我投资的一家贸易公司和一个工厂,而不是我的咨询公司。我做管理咨询,主要是因为兴趣所致,我喜欢讲课,喜欢与企业家探讨有利于管理改善和提升的方法,特别是能帮助民族企业进步,这是我做管理咨询的最大动力。”胡这样道出了他的从商之道。他也因此有一些特别的“生意之道”,比如他很喜欢陪客户一起去参加竞标,看着他们打败对手,特别是国外的对手,他会乐上好一阵子。相反,如果客户的产品摆在那里没有人理,输给了对手,他也会感到很难过,这也会更加激发起他做好管理咨询,帮助企业成功的斗志。

  松下奇迹:连升七级

  1991年,胡八一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某机关单位工作。在这里,他过了37天的“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清闲日子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原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决定去厦门寻求发展。之所以选择厦门,是因为胡在大学时代,有过徒步300多公里、历时5个月从福州到厦门做社会调查的经历。

  临行前,他将领到手的一个月工资留下路费后,全部拿去摸奖,结果仅中了一块香皂。之所以做出这个近似疯狂的举动,是他抱定了“破釜沉舟,挑战自我”的决心,“当时我看了一些心理励志和成功学方面的书,深受影响,想借机挑战一下自己的生存能力,所以就故意不多带钱。”胡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依然有一些得意。

  胡八一到了厦门后,在一次招聘会上,他把简历投向了当地为数不多的知名外企――松下电器公司,结果幸运地被录用了。按照松下公司的规定,新员工都要有7天的见习期,见习期结束后才分到各个部门工作。当时公司要求每一位新员工在见习期结束后要写一份见习报告,而胡在见习期一共写了7份报告,每天写一份。一周的见习期结束后,胡主动向公司写申请说一周的见习期太短,希望能有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了解公司各部门岗位的情况。结果这一请求得到了批准。

  胡八一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把松下公司的各个部门的每一个岗位都作了详细的了解,当时他还不明白“岗位说明书”的概念,就用访谈的形式,详细询问每一个岗位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的,职责有哪些,流程是怎样的,并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在对每一个部门的情况了解完毕后,胡八一都会写一篇简短的报告,一式两份,一份提交给实习部门,一份提交给人事处。一个月见习期结束后,胡八一向人事处长提交了一篇洋洋万言的长篇大论――《论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中国能走多远》。处长很快就有了反馈,通过翻译,处长给了他大意如下的批复:我相信你才华横溢,但我确信你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你对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不了解多少,对中国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也不太了解,做学问的人应该踏踏实实,不要枉下结论。

  期望得到上级褒奖的胡没想到被泼了一瓢冷水,这令他有些失望。“当时还真有些不服气,毕竟是书生气还很浓。现在看来,处长的回复是有道理的,我只不过是通过一些表面现象和掌握的一些知识资讯,就下了结论,这肯定经不起推敲。”十多年后,胡回望到的是当时年青气盛的他的可爱和幼稚。

  见习期结束后,胡被分配到IQC即来料质量检查部门工作。经常从10000个零件里抽检500个,一个月重复摆弄零件让他感到无聊。他非常羡慕那些穿着西装的管理干部,虽然不清楚他们进进出出地忙些什么,但是总觉得他们的工作要比整天摆弄游标卡尺有意思。

  幸好,自我表现的机会又来了。每天的早会是松下电器的传统,从董事长到员工都要一起参加。每天轮流由一位员工带读《松下精神》,然后即兴发表几分钟的感想。胡八一在下面听台上的演讲时,觉得大伙都说得很一般。他暗想,一定要借机一鸣惊人。果然,早有准备的胡八一在早会上侃侃而谈,从上班前的路遇到圣经故事再回到松下对员工关系的期望,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之余,更重要的是让高层对他刮目相看。

  胡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进入人事处工作的机会,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脱下工作服,换上了西装。进入人事处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算工资。在算工资的过程中,胡发现了很多他认为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同样岗位的员工因学历、资历不同,薪资水平差距很大。他向处长对这个现行的薪资政策表示了怀疑,处长说,松下的薪资合理不合理,对比一下其它外企的薪资水平就知道了。胡当即表态说:薪酬调查的工作他可以来做。结果,胡用两个月的时间,调查了厦门等城市40家外企,收集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最后形成了一份薪酬调查报告,成为松下制定薪资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份报告让处长很满意。

  在人事处,处长的道德观和认真细致严谨的作风给了胡八一很大的影响,二人之间形成一种亲密无间的师徒关系。他给过胡一个很中国化的评价――“你绝非池中之物,必有一天要展翅高飞。”这个评价让胡深受鼓舞。

  两年后,处长离开公司,本来松下打算调来一位台湾籍的新处长。但胡八一提出:“为什么不能让我来做呢?”于是,他草拟了一份报告自荐,加上处长的推荐,松下电器破例一连升了胡七个级别,给予他代处长的职位。这种破例在松下是前无古人的。

  一年多里,他在人员编制和员工培训方面做出了种种贡献,建立初始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并把日本人的工作作风灌输到中国员工群体当中。然而当时,他的月薪只有1000多元。

  一年多后,他申请从代处长转为处长,但上司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他觉得自己的个性与松下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十分融合。与此同时,在深圳工作的同学月薪比他要高出两三倍多,他觉得自己在其它地方还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和松下的合同满期后,他便踌躇满志地离去了。

  杜邦使命:做跨文化沟通者

  1994年,胡八一偶然在报纸上看到美国杜邦公司招人,他简单地投了一份简历,几天后就接到了邀请面试的电话。正在他为前往深圳的机票钱苦恼时,杜邦提出机票和住宿全由公司负责,他陡然感受到美国企业的大气以及不同于日本企业的人性化,便欣然答应了。

  这场“面试战”从上午10点一直打到晚下午6点才宣告结束。两个美国人和一个香港人对他一个,从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聊到美国现代经济,从春秋战国、改革开放聊到深圳的今天,平日积累深厚的胡八一遇到这些问题当然不在话下,他有理有据,侃侃而谈。这样,胡进入杜邦担任HR经理,成为较早一批加入杜邦的中国籍管理干部。

  班第一天,胡的上司递给他一张表格,表格的左边详列着他三年中所要完成的各项主要工作,表格的右边则列出了他需要接受哪些培训,这种清晰的规划给了胡又一个惊喜。根据公司的安排,他首先去深圳大学恶补英语口语,接着飞赴美国接受为期半年的培训。在美国的培训中,他才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从理念、技术到实践,系统地加以学习和吸收,为他后来在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领域纵横驰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HR经理的胡经常要扮演“文化沟通者”的角色,以化解杜邦的美国文化与中国本土实情的冲突。有件事令胡印象很深:为了规范出差报销行为,胡草拟了一项出差报销制度,规定了各个级别的员工出差所享受的各项报销标准,交通、食宿等都分出了三六九等。当他的上司看过这个制度后,大为恼火,他对胡说:“这种不平等的制度是歧视员工,侵犯人权,员工是可以告我们的!”胡解释说,美国文化强调平等,强调自觉、自律,但这在现阶段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如果出差开支标准不作规定,那么大家出差都会去住五星级酒店,都会吃山珍海味,这样出差成本就失控了,管理就乱套了。结果,胡说服了上司,新的出差管理制度得以在杜邦实施。

  “在杜邦的三年,我更多的是在扮演一个文化沟通者的角色。我把我所领悟的杜邦的文化、理念同中国的员工、客户、供应商进行沟通、磨合,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中国人不理解美国,那么我就在中间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胡这样总结他在杜邦担任的HR经理的使命。

  3年后,胡成功地在与国内13个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竞聘中获胜,晋升为杜邦中国区人力资源部总监。此前,公司的计划是要聘请一位香港人来任此职位的,胡再一次创造了例外。此后两年,他指导着辖下17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创造了一套又一套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并把人力资源部门提升到了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地位。

  两年后,胡八一的上司亚太地区人力资源总裁退休,被波士顿咨询(中国)公司聘请做中国地区的业务总监。临走前,他对胡说:“人生过得太快了,很多想做的事情都没有来得及做,所以你想做什么一定要快点做。”当时正好合同满期,而胡又萌生出深入研究中国哲学的念头,“我在外企工作了8年,以前读书研究国外的政治、法律也有7年,加在一起有15年了,我对中国的企业和人文反倒没有那么深入了解,如果要为中国的企业服务,我必须对中国的企业和人文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这一念头的驱使下,胡决定开不再和杜邦续约,进入中山大学的攻读先秦哲学博士专业,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根源中寻找打开现代企业管理之门的钥匙。

  管理咨询:做坚定的“落地派”

  胡八一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开始大量接触国内的企业,并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在接触这些企业的过程中,他发现不少企业的管理状况都很糟糕,甚至一些产值数十亿、过百亿的大企业的管理状况都糟糕得令人心惊肉跳。“我在外企待了8年,对比一下,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跟这些外企相比,简直不知道差了有多远。有些国内企业尽管做得很大,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几根木棍撑起了几十层高楼,管理基础太薄弱了,管理水平太差了,企业太危险了!”胡对这种差距看得很清楚,他也因此萌生出用自己在外企的管理经验以及自己对管理的潜心研究,帮助国内企业改善管理、提升竞争力的念头,“我的优势是在三大领域的知识很丰富:中国哲学和历史、中国古典文学和企业管理知识,而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和实现自我能力也很好。”经过一番思考和总结,针对目前国内企业管理的薄弱点,他开发出自己一套“在中国人文特点下的管理方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打算开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做职业顾问。恰好他在杜邦的前上司在香港有一家专业做风险贸易评估的柏明顿咨询公司,他和一个香港朋友各出资50万元注册了柏明顿的内地公司。

  柏明顿开张头四个月,一单业务也没有,这让胡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吸引客源。他想到了办公开课吸引客户的办法,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开发了一套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立足本土,理念、工具和方法都很实用而有效,因此课程一经推出就引起了HR及企业管理者们的关注。他记得第一次上课有24人,后来人越来越多,其中一家公司听完课后觉得获益匪浅,一个月后还高薪聘他出任该企业的咨询顾问。就这样,柏明顿逐渐打开了南方的市场。

  2000年后,管理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而广州、深圳的顾问公司尤为集中。在越来越拥挤的管理咨询领域,柏明顿如何凸显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呢?胡八一的思路很清晰:坚定地走管理咨询“落地派”的路子,不故弄玄虚,不虚张声势,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问题,卓有成效地帮助企业进步。他认为,当前市面上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从理念到工具,全部来自于西方,它有许多地方与中国的国情是不相符的,有的甚至是相反的,如果照搬过来,不但帮不到企业,甚至会害了企业。因此,一定要根据中国本土的人文特点,量身订做一套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咨询模式。

  他的“落地”之道有三个层次,即理论、工具和实践的落地。“关于管理理论,我首先要研究它符合不符合中国的人文精神,如果不符合,再时髦热门的理论我也会弃之不用。适用的理论还要转化为工具来实现它,管理工具的落地,我有一条衡量标准――能否转化为表格和数据。如果不能转化为表格和数据,那么这个工具就落不了地,再好的理论也没有办法操作。有了适用的理论和可以转为为表格的管理工具,那么实践就容易落地了,只要把一套对路的管理咨询方案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肯定会见到实效的。”胡这样阐述他的“落地”之道。最能体现他“落地派”风格的“8+1绩效管理量化技术”,不但成为柏明顿的“招牌菜”,也成为业界的经典,深受广大企业的好评。

  胡八一和柏明顿凭着这种有别于北派(北京)概念炒作和海派(上海)崇尚西化的实干精神和风格,在管理咨询业脱颖而出,迅速迈入领先者的行列。而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十大培训师”、“全国十大杰出咨询师”以及人力资源研究成果奖等荣誉,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人生理念:不被金钱驾驭

  虽然已近不惑之年,但胡八一骨子里的书生意气依然没有完全消退,理想、信念、激情依然奔腾在他的血液中,这让他的人生和事业闪烁出别样的光泽。他做管理咨询更像是一种兴趣爱好,不去为一单业务或者一个客户而委屈自己,甚至有些人他觉得不投缘,他就直接跟对方说:“不好意思,我帮不了你。”他更在意做一个有价值的咨询项目所获得的提升和享受到的乐趣,对于这单业务赚了多少钱,他反倒没有那么敏感。在他看来,按当今社会的生活标准,一个人一辈子有500万足够了,再有500万就可以把下一代的问题解决了。而他,已经度过了原始积累阶段,所以更在意做事和生活的乐趣,而不会被金钱所驾驭。

  俗话说:在商言商,但身在商海中的胡不只“言商”,他坦诚的说他有很深的民族情结,“也许有人认为我在唱高调,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我们从外企出来的人再来看国内的企业,感觉他们太需要管理上的提升了,我们有这些经验和技术,为什么不帮助民族企业去做大做强呢?”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他下一步准备亲自培养一批具有很强实战能力的人力资源总监,然后输送到国内的企业工作,他还会专门跟他们约定:完成培养后,只能进入国内企业工作。他深知,国内的企业太需要这样实战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了。

  胡八一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丽而温柔的妻子,一对可爱的儿女。而他更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他的想法是:宁可自己的办公室小一些,也要把家弄得宽敞一些,让亲人们住得舒适一些。他对幸福是这么理解的:幸福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在物质上有房有车,不用每天为衣食住行奔波操劳就行;在精神方面,处于一个以物质为主流的社会中,做自己喜欢做和擅长做的事,让周边的人文环境非常和谐,就很好。

  胡的性格特质从本质上讲是内向的,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对所有的娱乐项目都不感兴趣,也不喜欢交际应酬,甚至和陌生人说话还会脸红。但一站到讲坛上,他立刻变得生动起来,蓄积的管理智慧如开闸放水,激情奔涌,滔滔不绝,带给听众一场美妙的智慧盛宴。

  胡八一经典语录

  ★我的事业和生活正如我喜欢读的书一样,越读越奥妙,越做越有味道,所以我很幸福快乐,很知足。但因为我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早已计划好的,意外的事情很少,每一步的成功都是由于付出了努力,也就没有特别惊喜的东西。

  ★在一定时候人会为钱而奔波,往往经不起钱的诱惑,但这种诱惑有时候让你和理想越来越靠近,也可能离得越来越远。所以要判断是否每一步路都可以为未来增值,才决定是否去做,不要盲目地迷失。否则多年来还停留在为生计奔波的阶段,就是一种悲哀。

  ★我这辈子读得最多的一本书是《论语》,其实诸子百家的书我是读了又读,还有很多哲学和历史书对我影响都很大。除了工作和陪家人以外,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读书,因为我对任何娱乐都不感兴趣,总觉得浪费时间,而书一天不看也不舒服。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