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运营与创业>企业聚焦>文章页
北卡罗来纳州煤灰泄漏事件引发对有争议的工业废料的新关注
字号:

时间: 2014-02-27 来源:BNET 商学院 作者:Bruce Kennedy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环境保护
北京持续一周的重度雾霾,已经给我们对于环保有了一次深刻教育。环保问题不仅发生在中国,在美国也是如此,这里是美国对一起环保案件的态度。

北卡罗来纳州煤灰泄漏事件引发对有争议的工业废料的新关注

  (阿帕拉契之声的总监马特·沃森正在对北卡罗莱纳州伊登附近丹河水进行测试。/照片来自美国联合通讯社/阿帕拉契之声。)

  北卡罗莱纳州(North Carolina)发生了一个给影响到国家的能源和工业部门以及对一项主要的工业废料产品的未来监管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关注的重要新闻。

  总部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杜克能源公司(North Carolina)表示其正在与地方、州和联邦当局进行“密切”合作,因为它试图将煤灰大量释放到该州的丹河(Dan River)中。

  根据该公司的新闻声明,一座封闭的燃煤电厂的沉灰池下面的落水管道2月2日出现了破损,向河水中释放了大约5万到8.2万吨的煤灰粉以及高达2700万加仑的受污染的“沉灰池废水”。

  杜克能源公司的副总裁表示,该公司随同行业专家、环境专家、工程师、科学家以及其他人员“为了安全地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方案以及不断监测此次泄漏的影响而一直在日以继夜地工作。”

  虽然该公司说当地的饮用水供应并没有受到事故的影响,但此次泄漏已经引发了一些人对健康问题的重大担忧。

  煤灰--发电厂燃烧煤炭后遗留的残渣--据说包含了一些有毒的重金属成分,包括汞和铅。而且,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指出,煤灰是在美国最大的工业废料来源之一,仅在2008年就产生了1.36亿吨以上。

  最近几年里还有其它的几起煤灰泄漏事件。2008年年底,在田纳西州流域管理局(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在金斯顿(Kingston)的设施溃坝之后,几百万立方码的煤灰洒入了田纳西州(Tennessee )的河中--被环境保护署称为“我们的历史上最大的且更严重的环境性释之一”的事故。

  但是,根据旨在控制对危险废弃物的采集和处理的联邦政府《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案(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 ,RCRA)》的修正案,煤灰目前被认为是“豁免废物”。

  煤灰的暧昧分类促使环境保护署与环保人士和能源工业共同制定出了一项协议,使得2014年成为了其决定将会如何规范该废料的一年。

  根据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区法院(U.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上周所申请的一项同意判决令,环境保护署现在将会在今年年底之前确定也被称为“煤的燃烧残留物”的煤灰根据《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案》是否该被认为是危险的或是非危险的废料。据报道,环境保护署的官员已经表明了对煤灰被分类为非危险状态的支持,这将会使其能够用于建筑用途而被回收。

  这个问题有着政治和经济两者的共同影响。去年七月,众议院通过了一项会修订法规且“鼓励对煤的燃烧残留物的回收和实益用途及建立对煤的燃烧残留物的妥善管理和处置的要求”的议案。参议院还尚未对该议案进行考虑。

  在表决后不久,该法案的共同提案人西弗吉尼亚州的众议员雪莱·摩尔·卡皮托(Shelley Moore Capito)告诉《西弗吉尼亚州时报(Times West Virginian )》该规定“将阻止环境保护署通过授权各州来创建一个在提供环境保障的同时还需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的允许程序来实施其新的扼杀工作机会的煤灰法规。

  但是,上个月在北卡罗莱纳州,丹河泄漏事件的几个星期之前,南方环境法律中心(Southern Environmental Law Center )向州法院提交了议案--将会让当地的保护组织参与进国家执法工作来清理整个北卡罗莱纳州的杜克能源公司造成的煤灰污染。

  2012年,为了应对《信息自由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的要求,环境保护署透露出全国各地有数以百计的煤灰垃圾场--其中有许多都并不具备防止煤灰浸入到当地的水源供应中的保护措施。与此同时,环保人士和业界的支持者们都在等着看环境保护署今年晚些时候的裁决将会对这些垃圾场的命运以及美国的大量的煤灰产生怎样的影响。

  @ 2014 哥伦比亚广播集团互动媒体公司。版权所有。

  翻译:杨睿爽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