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财富观察>封面秀>文章页
商界评论:股市反转是一场持久战
字号:

类别: 金融服务业 时间: 2012-06-12 来源:《商界评论》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股市
健康的股市离我们很遥远,真正的“反转信号”还没有出现——那个信号就是暂停新股发行。

  股市在已经见底的议论中阴跌了一年又一年,随着近期几个救市动作的出现,这种声音的分贝数又高了起来。认为利好的堆砌会引发质变,健康向上的股市终将从天而降,犹如在抗战中持“速胜论”;一部分资深股民“珍惜生命、远离股市”的论调则相当于“沦陷论”。实质上只要认清救市政策本质,到底会“速胜”还是继续“沦陷”,一目了然。

  沪深股市4月30日宣布大幅降低A股交易费用,总体降幅为25%。降低交易费初衷是刺激已经极度不活跃的市场交易,但在危局之下,并不足以对投资者形成决定性的吸引力,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进一步鼓励了投机行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更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是针对股市的利好行为,这放出的4000多亿流动性资金,究竟有多少能进入股市?根本不可能得出靠谱的估计,主要作用还是“心理安慰剂”。对退市制度“修补方案”征求意见,是唯一正确的努力方向,但只要企业上市仍然取决于“天威难测”的审批制度,壳资源就是有价值的,保壳、借壳、卖壳行为就会存在,退市仍是虚晃一枪。

  反弹不是不行,但真正能让投资者分享经济成就的股市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完全彻底的制度改良(比所谓的“二次股改”还要深刻),二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成长,这注定是场持久战。

  首先,制度建设就是一个艰巨的工程。按理说,我们建立资本市场应当“先做学生、再做先生”。但在当年情势下,“股市”这两个充满资本主义味道的东西在中国落地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高层领导的初衷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为国企解决资金困难,“出了问题就关掉”。于是,人家花几百年时间建立的一套制度,被我们自以为是地随意取舍。喜欢就拿来,不喜欢就以“中国特色”拒之门外。三十多年来,“不能照搬西方”一直是各领域顶层设计者头脑中的“紧箍咒”,只有声言不照搬方能显出“水平”和“正确”。本想摸着石头过河,结果脚被石头卡住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甚至“摸石头上瘾”再也不想过河。资本市场上下流行着一种侥幸心态:修修补补,不行?再修修补补……实质上是与客观经济规律讨价还价。香港、新加坡资本市场是照搬英美的,尽管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根基比我们健壮得多!

  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成长同样是资本市场活力的“源头活水”。不少人寄望于“蓝筹股”,别忘了此蓝筹非彼蓝筹,中石油、中移动、工商银行……与苹果、微软(微博)、IBM(微博)是完全不同的“蓝筹”,公有制企业必然不是高效的。广东电价听证会不欢而散,原因是电力企业拿着比当地平均水平高一倍的工资,却还要以“成本高”为由涨价。寄生的“大蓝筹”每赚一块钱都会让社会经济付出两块、三块的代价,这样的经济不可能是健康的,也不可能衍生出健康的股市。从根本上说,资本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地方,高效、创新的企业获得高估值;而国有企业赚不赚钱、赚多少钱完全取决于政策,这方面的问题显然远远超出证监会的管辖范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国有企业市值占比超过八成的资本市场是扭曲的。

  健康的股市离我们很遥远,真正的“反转信号”还没有出现——那个信号就是暂停新股发行。中国的资本市场是由官员领导的,他们最重要的政绩指标是:为国家的“亲儿子”和“干儿子”融资、再融资,如果圈不到钱,还搞什么股市,关掉算了!所以,暂停融资是监管者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后一招,不到最危难的时刻绝对不会使用。一旦使出,股市将于6到18个月内见底。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呼吁“暂停旧制度下的新股发行和再融资,以避免弯路,尽快推出二次股改”。尽管“二次股改”也属于修修补补,但算是“大修”,修完之后冲上一个高坡不成问题。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