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财经要闻>文章页
GDP与重商之殇
字号:

类别: 国民经济 时间: 2010-08-09 来源:《新财经》

关键字:GDP

重商主义是对外以邻为壑、对内急功近利的经济思想。它把利润留在今天,将成本推给子孙,它可以让一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某种优势,而将巨大的风险留到将来。当最后算总账的时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真相将彻底暴露

对于中国经济三十多年来的高速增长,海外经济学家们总是不吝用“奇迹”这个词。以他们通常以十年为尺度的眼光衡量,持续以10%的复合速度增长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于是,有人对中国的中央计划盛赞有加,有人要跟中国学习宏观调控的经验,还有人干脆开始总结“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

太阳底下无新事。高速增长的是GDP,并不是人民的享受或幸福。GDP的全名叫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表征生产数量的概念。也就是说,不论消费是否在国内,只要生产在国内,就有GDP。所以,我们担当起了世界工厂,为全世界人民生产廉价商品,同时,满足于自己节节攀升的外汇储备和GDP数字。

更大的玄妙是,只要生产在当期,便计入当期的GDP,至于何时消费在所不问。我指的是投资。花100亿元修一条高速铁路,当期GDP就增加了100亿元;至于有多少人会使用这条铁路,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必考虑。2009年,投资在GDP中占到了史无前例的50%以上,说明投资才是拉动GDP的真学问。

以上就是所谓的中国经验。就这么简单。它不是什么奇迹,更不是中国政府的创造。它不过是古老的重商主义的现代翻版而已。春秋时期的管仲是重商主义的祖师爷,而提出重商主义概念,并在理论上予以梳理,则是近代欧洲的事情,那也是三百年前的事儿了。谁让经济学家们的眼睛老盯着最近几年的统计数字呢。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多寡的唯一标志是拥有金银货币的数量。拥有货币越多,一个国家或个人便越富有,而拥有货币越少,则越贫穷。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主要是对金银货币的争夺。谁得到了货币,谁就是胜利者;谁失去了货币,谁就是失败者。在重商主义者看来,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因为一方得到而另一方失去了货币。重商主义者主张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便使国家得到尽可能多的货币。

重商主义是对外以邻为壑、对内急功近利的经济思想。它把利润留在今天,将成本推给子孙,它可以让一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某种优势,而将巨大的风险留到将来。当最后算总账的时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真相将彻底暴露。

管仲的重商主义国策

中国最早的重商主义政策来自春秋名相管仲。

为了报答齐桓公不杀的知遇之恩,管仲为齐国拟定了一系列极具想象力的政策,包括鼓励经商、促进出口、为外来客商提供方便,等等。这些政策今天看来,俾之无甚高论,在当时却不得了。齐国近海,盐铁出口本就是强项,加上一系列鼓励出口和经商的政策,列国的金属货币便源源不断地涌入齐国。齐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那是公元前7世纪,距离人类发明信用货币还有两千多年时间。贵重金属,包括金银青铜等——是当时的主要货币。齐国大量出口,获得了巨额贸易顺差,这些贵重金属便大量流入了齐国。而为了将贵金属控制在自己手里,管仲还建立了国有企业,垄断了盐铁等大宗出口商品。齐国国力于是快速增强。

这是典型的重商主义政策,虽然当时没有这个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鼓励出口抑制进口;政府大量囤积货币——当时是贵金属,现在是美元;政府垄断资源性产业,将国民经济的核心部分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样做的目的则是: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政府与他国交往时的话语权,直至控制别国的经济命脉。

管仲确是此中高手。手里掌握了大量贵金属后,便开始用市场操纵的手段打击政治上不听话的国家。史载,为了对付楚国,管仲命人赴楚国高价收鹿。楚人在价格信号的指引下,纷纷放下锄头上山猎鹿,农业于是荒废了。来年粮食短缺,楚人准备用卖鹿得来的钱进口粮食,才发现各国已经与齐国结成粮食垄断联盟,一致拒绝出口粮食给楚国。管仲趁机伐楚,军粮不足的楚国只好认输。

当然,该策略有效的前提是,齐国必须掌握足够多的金属货币,多到足以控制市场的程度。这有点像中国股市里的庄家。据说,管仲还用类似的手段收服了鲁、梁、代等国。

这样看,重商主义的确对政府很有利。管仲相齐四十年,帮助齐桓公成为一代雄主,称霸诸侯,当时齐国的国际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美国,是列国争相效仿的榜样国家。

但这样的政策,只在金属本位制下才有效。由于金属冶炼能力不足,金属本位往往导致货币短缺,因此,鼓励出口货物换取货币的确有利于活跃本国经济。反之,进口国由于流失了贵金属而导致通货紧缩,很容易陷入经济困境。在金属本位下,重商主义几乎是各国必然的政策选择,虽然以邻为壑的结果是谁也捞不到好处。

现在,世界通行的是信用本位,所谓fiat money。货币不足时,央行可以零成本注入;货币太多了,央行也很容易收回。管仲的招数已经不好使了。不管你手里攒多少货币,对手也根本不在乎,因为货币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你收他就放,你放他就收。更要命的是,他随时可以让自己的货币贬值,让现代管仲结结实实亏一大笔钱。

中国人民银行曾经以8.3的价格买了很多美元攒起来,到现在已经整整攒了2.5万亿美元。好像美国也不听中国的,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没增加多少。倒是人民币现在已经升值到6.77,央行有没有算过亏了多少?管仲的招数真的过时了。

就是在当时,管仲的策略也只是短期有效。其他国家一旦识破齐国的图谋,为了不受制于人,便相应推出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大家都限制进口,结果就是谁也别想多出口。

而齐国的繁荣也是昙花一现。到管仲去世,齐国便走上了下坡路。政府控制大量财富,导致腐败和内部权力斗争加剧。到齐桓公自己也奄奄一息时,儿子们为了争权互不相让,一代雄主竟然活活饿死,数日后尸臭无法掩盖才匆匆出殡。

重商主义成就了齐国,也毁了齐国。

成本谁负,收益谁属

重商主义是一种国家本位思想,是伴随着欧洲民主国家的诞生而诞生的,它的国家本位取向切合了当时各国领导人争相提高国际地位的欲望。同时,将金银货币视为财富的唯一表征,也符合人们的生活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货币多的人称为富人,将货币少的人称为穷人。《福布斯》排行榜也把富人的财产换算为某种货币后再进行比较。尽量多的获取货币难道不是一个人提高财富地位的唯一办法吗?财富与货币本来就是同义语。

政府积累大量金银货币,对提高国家的地位固然有利,对从事生产的民众却未必如此。重商主义要求本国民众多生产而少消费,其差额才能形成政府储备。反之,如果民众多消费而少生产,则国家必然债台高筑,政府必然缺乏储备。因此,重商主义天然地要求国家抑制进口,鼓励出口。

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富足,是因为它拥有很多货币。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变得强大富足,首要的事情就是获取并储存大量货币。西班牙人刚到南美的时候,像疯子一样到处打听哪有金银矿,令印第安人非常迷惑,为什么这些白人不对吃喝感兴趣,却偏偏喜欢那些只能用来做装饰品的硬疙瘩(当时的印加帝国没有货币)?最终,为了满足西班牙人对金银的疯狂欲望,上千万印第安人被驱赶到矿井中从事非人劳动,大部分失去了生命,是欧洲人殖民扩张中最血腥的案例之一。
 
南美的金银确实让西班牙富裕了一阵子。他们把金银铸成货币,大量进口稀缺物资,并支持对外战争,王室也可以不靠多征税来维持奢侈生活。西班牙一度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但其他国家也不傻,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西班牙国王是在用南美的金银对全欧洲征铸币税。除了掠夺金银,西班牙人并没有额外创造任何物质财富,他们只是从欧洲人的财富中分得更大的份额罢了。于是,其他国家弃用金币银币,改用纸币。

这下子西班牙傻眼了。虽然这些纸币多数仍以金银为发行准备,但也够西班牙人喝一壶了。他们辛辛苦苦从南美抢回来的金银,忽然没人要了。有了可靠的纸币,还有谁稀罕沉甸甸的金币银币呢?而有了纸币,银行还可以信用为基础发行银行券。货币再也不短缺了。

跟齐国一样,西班牙很快就衰落了。过惯了好日子的西班牙王室已经不记得怎样生产、如何征税了。西班牙被重商主义给忽悠瘸了,而陪葬品就是南美矿井里的千百万印第安冤魂。自那以后,西班牙再未崛起过。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