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企业聚焦>文章页
邓锋对话周鸿祎:中国为何没有Google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6-10 来源:《中国企业家》

关键字:战略层次 职业经理人

与美国相比,中国创业创新环境的掣肘在哪里?文化基因?市场环境?这之中,投资人有什么责任?企业家又何为?

周鸿祎:对,跟盆景一样,小老树,永远长不大。

邓锋:谈到原因呢,应该包括很多,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不缺好的创意,但是无法形成一个大的创新,因为缺乏一个支撑创新做大的系统,包括企业的管理水平。

周鸿祎:我有点不同意你的观点。中国创新难,还谈不上是后续系统的问题,更多是从一开始就不支持创新“冒头”。中国人比较喜欢大的东西,对于小的东西,大多是不认同的。可是,创新一定是少数派,刚出来的时候,一定是大部分人不认可不看好,否则就不叫创新了。中国的文化恰恰不能包容这种新生命。你没成之前,别人对你是“求全责备”,成了之后,别人对你是“委曲求全”。在美国就不一样,他们文化里有求“酷”的特点,对新创新出来的东西,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邓锋:我补充一点,中国公司比较急功近利。但凡一个比较大的创新都需要时间,要耐得住寂寞,像Twitter、Facebook、苹果,也都是做了好几年才做起来的,在中国就很难。

周鸿祎:在美国,一个大公司CEO可以去一个很酷的小公司任职,在中国几乎不可能,一定要等到你快成功了,明年就要上市了,才会有牛人愿意过来。而美国的创新文化,实际上是一个风险文化,它比较有耐心,而且容忍犯错。中国文化是以大为美,对失败者是看不起的,对成功者盲目崇拜。

邓锋:我们的确容易以财富论英雄,媒体应该多报道一些创新的,甚至是失败的公司,它的失败可能会造成新的创新成功。

周鸿祎:中国企业不创新,还有一个原因,财务动机太严重,这可能跟中国还在解决温饱问题有关,而美国很多创业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想法,可以不挣钱,但是我一定要很酷。

邓锋:还有一点,美国互联网应用水平比较高,用户比较容易接受新的应用。比如iPad第一个月就卖了100万台,Facebook刚出来几个小时,整个哈佛大学都用了。这就促使企业家有动力去创造新的应用。而在中国互联网应用水平就不高,比如,美国有很多互联网广告技术公司,我在中国找了很久,就是找不着。为什么不做类似的创新技术呢?他们说,客户不需要,我费劲开发CPC(Cost per Click,每次点击成本),客户只要CPM(千人成本),没有那么高要求。

周鸿祎:对,这就是那个“创新扩散曲线”,这个理论在中国似乎无效。Twitter出来后,很快能到底端用户,而微博在中国做了半天,还都是一些高端用户,好像有个沟,过不去。这可能也导致中国创新小企业不能迅速发展。

邓锋:在美国,创新型的小公司除了长大上市,还有一个路可走,就是卖掉,可是在中国这种情况不是很多。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战略层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