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谷歌中国残局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4-12 来源:《环球企业家》

标签:战略管理

谷歌因不满“中国特色”监管环境而掀起的撤退风波,竟然以另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方式收场。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3时,谷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官方博客宣布:谷歌已经停止对Google.cn搜索服务的自我审查,并将用户对Google.cn的访问指向其在中国香港的域名Google.com.hk——它将通过在香港的服务器和域名为中国大陆用户提供“未经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结果”。

在监管者“自我审查”原则不容他人置喙的前提下,谷歌取道香港是一个看上去“聪明”的选择——特区政府并不审查网络信息,亦兼容于中国的法律框架。对中国复杂状况和模糊地带如此煞费苦心的参详,使谷歌在华终免陷入绝境。

从商业逻辑角度审视谷歌两个多月以来的反复权衡与抉择,并不难发现矛盾之处:谷歌不愿放弃在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的刺激竞逐,却难以直面自身价值观与该市场游戏规则不可调和的落差;理想主义的青春期症候取代世故的商业理性使它做出撤退的决定,而栖身香港的“护身符”似乎仍保留了它的参赛资格——这注定是道无解的难题。

2006年初,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曾公开表示:“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我们的服务,即便不能100%实现我们的理想,也更有益于中国网络用户,因为他们最终得到更多信息,尽管不是全部。”4年后,谷歌在华留下的“残局”成为布林昔日言论的反向注脚:除了音乐、地图和购物等搜索服务被继续保留在Google.cn的域名,旨在分享更多信息与智识的网页、新闻和图片搜索已被置于香港服务器“呵护”下。这固然成全了谷歌童话般青涩的“不作恶”道德姿态,却难以兼顾中国内地用户完全顺利访问的需求。

另一个无法回避的要害环节是,一旦Google.cn的域名因谷歌“变局”而失手《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的年审,它将不能再通过Google.cn开展任何业务。谷歌亚太区及日本公共事务总监杰西卡·鲍威尔(Jessica Powell)声称谷歌仍希望能通过ICP牌照的年审,而决定是否继续授予其牌照的,正是两个多月前被谷歌推上角斗场的监管机构。

2006年2月,谷歌在华开启漫长颠簸之旅时,就曾因ICP牌照问题一度面临关闭Google.cn而退出中国的危境。4年后轮回再现,谷歌的自我抉择在复杂监管环境和程序律令面前的措手不及,一如它刚刚踏上这片神秘土地时。实际上,这家一直沉浸在技术创新冒险和未知世界新奇感中的公司,从未用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来了解这个本质上对其而言颇为陌生的市场。

非此即彼的价值观、理想主义情结和创始人手中的“超级投票权”注定让谷歌在“中国问题”上选择了与微软、思科、英特尔和惠普们截然不同的态度——后者为在这个规则未备的市场立稳脚跟都花费了十几年,而现在回报刚刚开始。

在这场戛然而止的远东征途背后,谷歌留下了什么?

答案是数以亿计的谷歌用户、盘踞在谷歌中国利益链条上的数十家合作伙伴、27家广告代理商和上千家企业客户,还有谷歌中国的700余名员工——当谷歌的事态超越商业范畴,他们都间接地成为无辜受伤害者。

《环球企业家》在对谷歌中国员工、广告代理商、合作伙伴和客户长达两个月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惯常以开放、互动和斑斓色彩示人的谷歌,在危局来临时刻突然变成神秘的“黑箱”,谷歌官方“一切运转如常”的信息烟雾非但不能帮助他们审时度势,反而增添矫饰和迷惑成分。一旦谷歌与监管机构关于“原则问题”的对立遮蔽了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现实命运,“不作恶”的信条也终成悖论。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