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以史为鉴 常识先行——战略制定的历史层面分析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12-10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标签:战略层次

内容摘要:
 
    大凡制定一个战略都要考虑到历史上有无先例,以避免犯常识性的错误。“鉴于往事,以资治道”,这几乎已成为中国置身管理行业者所达成的一致共识。
 
  最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历大凡制定一个战略都要考虑到历史上有无先例,以避免犯常识性的错误。“鉴于往事,以资治道”,这几乎已成为中国置身管理行业者所达成的一致共识。
 
  最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历史学系联袂适时推出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从历史看管理”,共同探讨“鉴往知来”的艺术。虽然中国管理培训课程数以千计,但北大新设的此课程却是首开“历史—管理学”系统研究的先河,在中国乃至世界同类领域都是第一次出现。 
 
  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变革中,中国最早的有识之士依靠自己的胆识积累了第一桶金。随着日渐紧迫的全球化进程,他们产生了企业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迫切要求。但是,唯西方马首是瞻,完全西化的管理模式并不能解决其发展的特殊问题,国有企业吃洋药方致死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一切都促使他们在寻找外援的同时,不忘内省,不自觉地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在帝王将相的兴衰成败中寻找答案。

  尽管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向万元级、十万元级过渡,教育消费也开始追求可持续化终身学习,但目 
前中国培训教育领域,大多还停留在单纯的点对点专业培训层面,像“从历史看管理”这种高屋建瓴的提高再学习能力的课程少之又少。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王天有教授说:北大此次设置的课程不是生硬的历史教学,而是将历史中蕴涵的管理精髓转化为实践中创新的源泉。具体到授课,将选择比较突出的一些案例加以分析,尽可能地将影响历史事件的诸多细节和相关因素加以确凿描述,从而做到以系统的历史观来看问题。他强调,从历史看管理人人会看,而要真正的从历史“学”管理就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了。中国浩瀚的历史典籍中所涉及的管理经验确实是方方面面的。

  据介绍,此课程选择了思想、制度、领导人三个层面,阐述历史向现代人展示的企业组织构架、经营、领导的艺术和企业的传承之道,同时更以列代政府运作之法与现代企业运营进行比照。

  北大光华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吕峰认为,现代企业中顾问人员、法律人员、财务人员配备齐全。但培养思考问题时的历史厚重感,增加长期持续发展所需的人文素养,才是其最迫切要做的事情。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研究显示,中国的职业中产阶层主要由四个群体构成:传统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阶层;年龄较轻、学历较高、处于产业结构高端的“新中产阶级”;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的职工层;大量的个体、私营经营者,特别是中小商业经营者。这四个群体的人数加起来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如果再综合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主观认同等因素,中国适龄社会人口中百分之四点一的人符合通常意义上的现代中产阶层。不难发现,这大约三千五百万人恰恰是涉足管理行为的人群。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总局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家中小企业,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每千人企业数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到二0五0年,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管理培训的市场势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度扩展百分之一百五十。

  吕峰认为,传统的学术自由传统曾造就了北大历史系钱穆、陈寅恪等著名学者,成就了管理学院厉以宁等经济学大师。此次二者的强强联合无疑将领跑这样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天地。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