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高盛“道歉门”与华尔街贪婪基因
字号:

类别: 管理环境 时间: 2009-11-24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

  如今,华尔街对待公众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然而,其对金钱的贪婪却未曾改变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据商业周刊网站消息,外界关于华尔街的是非曲口舌总是不断。最近高盛狮子大开口式的2009年员工分红,引来了外界的广泛质疑。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1901年,同样是一个金融环境动荡的年代,围绕着收购北方铁路公司所发生的一场大战, 也许这场战争可以算是美国历史上最激烈的一次收购战。像是到今天为止在华尔街上演的无数次战役一样,这场收购战实际上是一次实力和控制力的竞赛。收购的一方是具有传奇色彩的JP摩根,其当时已经控制了东部和西北铁路。

  战争的另一方是爱德华·哈里曼(Edward Harriman),手里攥着西南铁路额的金融家,哈里曼的合伙人包括了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和希夫(Jacob Schiff),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两方的对峙导致了一场世纪收购大战,历史学家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 华尔街巨头,孤注一掷。”

  毫无疑问,大众和普通老百姓对于金融家的财富积累总会产生一些反应。在华尔街在之外的主流社会和华盛顿,均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即:美国经济事实上已经被华尔街金融帝国所绑架了(这听起来是不是听很耳熟)。当时外界猜测摩根会对此作何反应:会不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来宣布一个新的公关活动,或者为数以万计的曾经破产的投资者建立一个基金,抑或是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将接受公共责任,抚平受伤的公众情绪?

  然而,在上述猜测中,JP摩根并没有采取其中任何一种方式。当再也无法忍受在收购北方铁路的过程中所遭受的雨点般的指责后,JP摩根理直气壮地宣布:我不欠社会一分一毫。

  时至今日,组成华尔街权力的银行、投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制造了一个信用泡沫,在这次的大萧条中而土崩瓦解。这是继上世纪3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幸运的是,美国的纳税人拯救了华尔街。作为全球的金融巨头,高盛在制造泡沫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被联邦政府从死亡边缘拯救了出来,然而现在,高盛却要给自己的员工发出高达170亿美元的巨大红包,这个数字创出新高。

  这一消息激怒了主流社会和华盛顿,接下来所发生的事证明,经历了一个世纪,很多事情都不同了。为平息各方怒气,高盛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宣布“我们犯了很明显的错误”,高盛CEO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 )说:“我们对此事道歉”。

  接着,为了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作出弥补,高盛宣布将建立一个5亿美元的基金,以帮助那些资金困顿的小企业。高盛这一行动得到了其最大股东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支持,中小企业将得到巴菲特的专业指导。

  从摩根和高盛的例子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金融的作用,在于积聚资本和为那些可以升值的投资理念和企业提供资金。然而,现在的华尔街只将自己挣钱作为第一要务。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华尔街天才投资家利昂·利维(Leon Levy)曾说过的一句话:兵临城下。1987年,美国股市发生大崩盘,仅3小时,道指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当被问及对目前情形的意见时,利昂·利维用这句话予以回答,这是一部他最喜欢的戏剧。利昂·利维这样解释:一些事情是无法回避的。

  这样的对话就像是尤利西斯和赫克托耳讨论如何避免战争,因为战争是可怕的。但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洛伊战争开始了。

  现在人们普遍关心金融集团经政府救济后的收益流向,华尔街对待公众预期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和摩根的那个年代已经相去甚远,然而,华尔街对金钱的贪婪却未曾改变。

  毫无疑问,华尔街正在用非凡的热情追逐金钱。这是一个刺激人不断创新、利用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挣到更多的钱的地方,每个人都绞尽脑汁地想跑到别人的前面去。华尔街在美国的社会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甚至在全球经济中也是。只有华尔街真正是在混乱、动荡和变革中崛起的。

  这就是为什么华盛顿要大力推动金融市场监管变革的原因了。不幸的是,在针对信用卡的立法改革中,华尔街的经纪人早已深知这样一条真理:“正面,我赢;反面,纳税人输。”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心态似乎已经深深植入了华尔街的基因之中。

  上述事件的教训很明显:华尔街越是将自己的金融体系置于风险之中,政府越是要加以严厉监管。唯有如此,才不会再次发生“道歉门”。(编译/徐琳然)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