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李效伟:“二线钢王” 的湘勇精神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05-19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收购 企业重组 并购

对入股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FMG(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华菱钢铁董事长李效伟频频使用"婚姻"这个恰当而乏味的比喻。5月8日,签约仪式在长沙华天大酒店举行。4年前,同一家酒店,他曾举行另一桩"婚礼":牵手全球钢铁巨人米塔尔。

一次请进来,一次走出去,在对外资态度谨慎的中国钢铁业,华菱俨然成了开放程度最高的孤例。此时的李效伟百般滋味在心头,首次"婚姻",他曾被视为引狼入室,是行业的"公敌";这次,他又化身为走出去的"标杆",为平衡中国铁矿石供应立下大功。

北有武钢,东有宝钢、沙钢,西有攀钢,身处内陆,巨头环伺,而且缺煤少矿,又并非央企,作为华菱这样一家"二线"钢铁企业的负责人,李效伟始终怀有"突围" 心态,这从他所著的《主动危机论》中可见一斑。开放,是他手中博弈钢铁群雄的珍贵砝码,至于是"公敌"还是"标杆",并不紧要。

曾为"行业公敌"

"一人左手拿着圣经,右手抚摸着盲人的头说:‘我是耶酥。’盲人摸了下他的手:‘你不是,因为你手上没有钉痕。’"在中南大学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李效伟如此开篇,"我不是耶酥,但我手上有钉痕,我全身都是钉痕。"

演讲时间在2005年3月,他正背负着与米塔尔交易的十字架。

2004年前后,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也是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全球钢铁巨头米塔尔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谋划中国市场,奔波于与马钢、青钢等数家中国钢铁企业之间,毫无斩获。而李效伟向它打开了一道门缝。

华菱集团1997年年底由湖南三大钢铁企业湘潭钢铁、涟源钢铁和衡阳钢管联合组建,至今仍属地方国企。李效伟耗7年之功,投入150亿人民币,使华菱集团2004年钢产量突破700万吨,在国内大钢企中位列第8,是行业内一匹黑马。虽然日子红火,李却忧心忡忡。当时他看到在未来三年中,中国钢铁产业继续保持"高价位、高增长"的信号,也隐隐觉察到兼并整合大潮即将袭来,华菱必须提速冲关。

"谁先主动融入世界钢铁业大循环,谁就能在之后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李判断,他曾与新日铁集团、美钢联集团、韩国浦项集团先后就股权合作接触,都未达成意向,米塔尔的出现恰逢其时。

华菱以旗下上市公司华菱管线与米塔尔合作,谈判自2004年8月正式启动,2005年1月中旬签订正式协议。双方都谨慎隐藏心中的迫切,围绕股权与价格展开一轮又一轮博弈。但令李意外的是,更大的阻力来自国内舆论。

"当时舆论一片哗然,北京的大机关,钢铁研究机构,同行,有许多反对声音,我们做了将近一年的工作。"李效伟回忆。

一线钢铁企业大都毫不掩饰不满,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征求它们意见时,都希望能叫停收购,他们担心华菱管线成为米塔尔撕开中国市场的第一个口子。李将之成为"借钟馗打鬼","鬼"即凶猛的米塔尔。在钢铁工业协会中,李效伟也没少挨批评。

项目曾命悬一线。关键时刻,李效伟在北京住了4个多月,"跑部"。 交易最终获批:米塔尔以3.38亿美元完成对华菱管线36.67%股权的收购,位居第二大股东。这是中国钢铁工业首次对外资开放股权,也是当时外资并购A股股权交易额最大的一宗。

在那次签约仪式上,中钢协代表罗冰生的贺词简短而官方。而一年之后的某次论坛上,时任宝钢集团总经理徐乐江的发言还容易令人产生联想。徐说,国际钢铁巨头进入中国,严重低估了中国钢铁企业价值,而且如果其在每个区域兼并重组一家企业,中国钢铁行业宏观区域布局就会被打乱。

米塔尔打破了从不放弃控股权的惯例,然而中国的机会之窗并没有由此对它打开。2005年颁布的钢铁新政中,甚至专门为此次收购案制定了一条"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不允许外资控股"的规定。

Reply to Story

评论

    暂无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请首先 登录 注册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