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市场营销>文章页
中国企业 求解营销新命题
字号:

类别: 产品与品牌管理 时间: 2009-05-08 来源:经理人网

关键字:品牌战略 市场营销管理

目前,活跃在国内市场上的一批居领导地位的著名品牌,均诞生于1990年前后,如:娃哈哈、联想、TCL、格力、招商银行等。在国内需求急剧放大、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市场空白点多多,以及传统计划经济型企业因体制、观念等原因萎缩不振的背景下,它们一路攻城掠地、高歌猛进。

中国品牌崛起的奥秘

目前,活跃在国内市场上的一批居领导地位的著名品牌,均诞生于1990年前后,如:娃哈哈、联想、TCL、格力、招商银行等。在国内需求急剧放大、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市场空白点多多,以及传统计划经济型企业因体制、观念等原因萎缩不振的背景下,它们一路攻城掠地、高歌猛进。

这些品牌成功的基本经验有:

第一,在深入理解中国消费者特性的基础上,提供适合的创新性价值和“概念”。一方面提炼、概括出国内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模型,并使产品的价值定位与之对应(如:海尔的“服务”概念贴合国内消费者重视安全、可靠,渴望得到尊重和权益保障的心理),另一方面寻找隐性的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价值开辟出一个专门性的产品类别(如:联想首创“家用电脑”)。

第二,通过性价比的竞争,实现对进口品牌的替代。1990 年代初期,国内家电、电脑等领域的主导者是进口品牌,价格昂贵,潜在需求未曾有效激发。一些国产品牌从模仿入手,使产品的整体性价比超越洋品牌,从而将后者挤出了主流市场(只能在狭窄的高端市场中生存);同时也打开了国内消费瓶颈,为自己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市场疆域。

第三,将国内复杂的通路环境作为构筑营销优势的契机,建设能够自主掌控的高效能渠道体系。众所周知,国内市场幅员辽阔,纵向层级较多,企业铺设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通路网络存在诸多困难。也由于国内流通企业自身的缺陷,使得制造商难以顺畅地进行内外价值链的衔接。而外国品牌更难适应,也更缺破解之道。一些国内品牌则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下游客户沟通优势,以及销售团队管理优势,展开深度分销策略,将营销的中心放在渠道推力上,从而影响、驱动消费者,并掌握渠道,对竞争者形成通路壁垒。

第四,利用国内消费者较为感性的接受心理,采取整合性的和压强性的传播方式,使品牌“浓缩”成长,并迅速增值。所谓“整合性”,一是内容的整合 ——传播一些国内消费者能够认知、理解并且感兴趣的“概念”和内容;二是传播途径的整合,采用多种媒体立体推广。所谓压强性,是指在品牌成长的过程中,资源投入巨大,传播信息密集,势不可挡地一举占领消费者的心理空间。

第五,市场运作过程中,战术灵活,节奏快,变化多,既引领了市场潮流,也甩开了竞争对手。无论是新产品的推出、产品属性的切换,还是推广、促销活动的操作,以及价格战的发动,都以“快速”为基本要求,以灵动、弹性、复杂为主要特色。TCL彩电的“速度抗击规模”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第六,通过“价格—规模”机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一些国产品牌频繁发动“价格战”,同时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即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使市场份额与制造规模循环互动。这一方面可以凭借生产及销售规模积累资源,建立防护屏障;另一方面可使缺少规模及成本优势的竞争对手无法生存。

中国式营销的内在缺陷

国内企业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营销经验,是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屡屡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其中也蕴含着导致失败的内在因素:

第一,由于起点较低、基础较弱,一些国产品牌的价值创新,多属缺少技术保证和创意源泉的表层应用型或局部边缘型的,有的甚至是花拳绣腿式的泡沫。在深层的、关键性的核心价值方面无法与外资领导品牌抗衡。目前,许多国产品牌的市场优势都是悬浮性的,经不起长期考验和高强度的竞争冲击。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市场营销管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