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运营与创业>运营管理>文章页
阿里的金融撬棍:先动奶酪再谈判
字号:

时间: 2013-08-05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
近来,阿里金融凭借互联网基因不断加大杠杆,扩大边界和用户黏性,但它所谓的数据和平台仍不足以让自己纵横在十九路棋盘上,马云深谙绕开规则或监管,先动奶酪再谈判的游戏,而阿里金融多年来的创新与扩张路线,正是阿里在政策天花板下。

阿里金融1

对于资金的压力还来源于阿里平台上不断扩大的融资群体,在过去的3年中,阿里金融的1000亿小贷资金投向了约32万家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但眼下阿里小微信贷在淘宝网、天猫上的贷款授信准入群体扩大到了300万家。

于是阿里又绕路嫁接了一段新杠杆——资产证券化操作。

7月上旬,接连两则涉及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消息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7月8日,来自深交所的公告显示,阿里小微信贷与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证)合作推出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得证监会批准,将在深交所上市交易。阿里小微信贷和东证将合作发行十期资产证券化公募产品,每期2亿-5亿元规模,作为券商的专项管理计划。7月11日,第三方理财顾问公司诺亚财富(NYSE:NOAH)亦宣布,与阿里小贷合作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

这是阿里小贷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首度高调亮相。在此前,阿里已分别与基金及保险合作过此项业务。2012年下半年起,阿里金融与嘉实基金子公司嘉实资本发行过两期私募性质的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总募集规模在2亿元左右。今年6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的阿里小贷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获得了保监会的批准,并迅速完成了募资。

东证与阿里小贷的合作吸引市场眼球的原因在于,此前国内证券公司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多基于实物资产的收益权,以阿里小贷信贷类资产为基础设立的产品,被视为资产证券化业务新的风向标。

再度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人,这种感觉对于阿里金融早已不再新鲜。频繁的资产证券化动作对阿里小贷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其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卖断债权资产,让小贷公司的借贷资金限额得以快速循环使用。从而借道证监会与保监会,逃出银监会与央行限定的杠杆牢笼。

阿里对这样的操作并不陌生。2012年,阿里金融通过山东信托推出了阿里星1号、阿里星2号集合信托,分别募资2.4亿元、1.2亿元。按照这两支信托计划的设计,信托资金将被购买重庆阿里小贷的等额信贷资产收益权。在信托计划期限内,如果信托财产对应的信贷资产在信托分配日前到期,信托财产中的资金将再次用于购买同质的信贷资产收益权,信托资金所对应的本金及利息收入循环使用。按照山东信托的估算,这两支资金循环使用的信托计划,通过以信托公司融资购买重庆阿里小贷信贷资产收益权的方式,在1年内会为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小微客户,带来超过30亿元的滚动资金支持。

“按照央行的监管要求,阿里小贷可供放贷的最大资金规模是24亿元。如果这30亿元的信托计划资金都实现了再度投放贷款,那么阿里就放大了1.25倍的杠杆。”一位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的券商人士做了这样一笔计算。

而“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亦与上述信托产品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号至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阿里小贷资产作为产品的基础资产,十支专项计划募集资金总规模在20亿至50亿元之间,而募集资金则被用以购买阿里小贷的小额贷款资产。

当然,棋盘的维度每提升一次,驾驭的难度也会以几何基数递增。

“阿里的资产证券化操作,在本质上实现了放大杠杆的效应。我相信监管层在审批此类产品时,会控制杠杆的倍数。因为如果此类产品可以无限量的发放,那么放贷即可卖断的阿里小贷一方会有巨大的道德风险,其放出的贷款风险也会升高,这种情况就与次贷危机非常相似。”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