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封面秀>文章页
戴雷担任英菲尼迪中国公司总经理
字号:

时间: 2013-07-03 来源:《英才》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
5月上旬,接到英菲尼迪中国公司的电话,对方新调整后的领导班子希望能与我做一次交流。

  5月上旬,接到英菲尼迪中国公司的电话,对方新调整后的领导班子希望能与我做一次交流。此前几天,英菲尼迪宣布,前华晨宝马营销副总裁戴雷接替吕征宇,担任英菲尼迪中国公司总经理,后者将转任英菲尼迪亚洲和大洋洲区域总经理。

  接到电话的一刻,我知道,一场涉及两个跨国汽车公司中国管理层的人事“动荡”终于尘埃落定。众所周知,戴雷是这次人事变换的核心人物。

  今年初,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史登科、宝马中国[微博]销售公司副总裁陆逸相继离任,彼时,戴雷将离开宝马的消息同时传出。

  戴雷2005年就来到中国,但在跨国公司在华高管中,并不算资历最深厚者,也不常制造话题引人瞩目。他之所以在中国汽车圈子里受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圈内为数不多的“中国通”。

  70后德国小伙戴雷,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对中国感兴趣,在南京大学学习中文期间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一位来自南通的中国姑娘。相比自己的前上司史登科,戴雷的中文更加流利。据说,他甚至听得懂南通方言。

  当然,“中国通”还不是戴雷最引人注目的标签。过去,史登科、戴雷、陆逸被称为宝马中国“本土化三驾马车”,这才是戴雷过去8年在中国汽车圈留下的最深印记。

  在史登科强力推行本土化战略的几年中,戴雷被委以重任。他不仅负责国产宝马的销售,还就宝马的品牌定位和规划问题,直接向史登科汇报。

  作为本土化战略在销售领域的体现,戴雷大力拓展渠道,除了一、二线城市,甚至开始对四、五线城市进行拉网式布点。8年时间,宝马的经销商数量从60家扩展到近400家,其销量也从两万辆攀升至2012年的32万辆。在任期间,戴雷面对媒体时多次表示,“本土化战略是宝马发展的重要支点”。

  “三驾马车”驶离宝马之后,有评论称,史登科和戴雷在推行本土战略的过程中,与德国总部之间积攒了不少矛盾,这也是他们离开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在国内业界,大家还是对史、戴二人的辉煌业绩由衷钦佩,对他们作为外籍高管能融入中国、推进本土化表示赞赏。正因为如此,直到新任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安格明确表态,宝马的本土化战略不会改变,外界对宝马的种种担忧和质疑才偃旗息鼓。

  59岁的史登科提前退休,但70后的戴雷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会讲汉语,对豪华品牌融合国际化与中国化有切身体会和成功经验,有决断、有魄力,英菲尼迪被戴雷所吸引,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更加之,戴雷本有机会回到宝马德国总部,但他自己对中国“有感觉”,不愿离开。

  在我看,戴雷与英菲尼迪的组合非常投缘:英菲尼迪刚刚把全球总部搬到香港,并表示要努力成为德国豪华车三强之后的“第四大”品牌,这种发展阶段和目标愿景,与戴雷初到中国之际的宝马何其相似。

  会面中,戴雷对我说,自己刚刚到任,还处在摸底阶段,但已经感觉到,如果走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路子,英菲尼迪在中国的未来值得看好。我想,这一定不是信口一说。

  (作者系寰球汽车传媒总出版人,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